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临床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临床研究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临床研究摘 要 目的:讨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临床分析。方法:讨论本院住院精神病人14636人中,共有猝死18例,占0.81%,进行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结果:发生猝死的原因可能与躯体疾病和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更换精神科药物、进食不好等有关。结论:本文通过18例猝死病人的分析,认为猝死的发生与躯体情况和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的心肌损害有关,特别是药物引起各种心律不齐和传导阻滞。因此,提醒对于长期服用精神药物的慢性精神病人,不应单独注重精神症状方面的表现,还要特别注重躯体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情况变化。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对长期卧床生活懒散者不可忽视,尤其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应多加观察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 关键词 精神病 猝死 临床分析 1980~2003年我院住院精神病人14 636人,共有猝死18例,占0.81%,进行临床分析,讨论猝死发生的原因,猝死的预防及发生猝死的抢救,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5~55岁,平均40岁。 病程与住院次数:1年2例,4年3例,6年5例,15年8例,平均病程9年。住院1次1例,2次5例,3次以上12例。 用药情况:单用氯丙嗪的10例,剂量300~600mg/日,合并用药的8例,氯氮平300mg/日,舒必利500mg/日,氟哌啶醇14mg/日。 猝死的时间和地点:①时间:进食时;睡眠时,常在夜间;晨起床后或去厕所时。②地点:集体进食时在大堂餐厅内,睡眠时在床上,厕所。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45岁,患精神病15年。入院时主要表现:不眠、胡说、被害感、被控制感、拒食、拒药、有言语性幻听,于1998年5月20日第4次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并患有冠心病史5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90mmHg,发育营养中等。入院后经用氯丙嗪300mg/日及对症治疗。20余天后精神症状缓解不明显,将氯丙嗪用量增至500mg/日,第2天上午9:00病人主诉“上不来气”。经一系列抢救病情有所好转。于当晚21:00病情恶化,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抢救无效,临床判定死亡。 例2:患者,女,30岁,总病程1年。入院时主要表现为不眠、胡言乱语、多疑、行为异常、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不思饮食等。于2003年3月15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3/75mmHg、发育营养中等。入院后经用氯丙嗪300mg/日,合并氟哌啶醇8mg/日,20余天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4月10日家属来院探视一切情况良好。于第2天晨6:00起床后去厕所时突然摔倒在地,口唇发绀,呼吸微弱,未触及颈动脉波动,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临床判定死亡。 例3:患者,男,50岁,总病程15年。入院时主要表现不眠、多疑、情感淡漠、行为退缩、意志缺乏、生活懒散等。于2002年8月10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3mmHg,发育营养一般。入院后经用氯氮平治疗渐增至500mg/日,舒必利500mg/日,治疗20天后精神症状好转,主症消失,于9月2日晚22:00左右,值班人员发现病人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口唇发绀,测血压为“0”。经抢救无效,心跳呼吸停止,临床判定死亡。 讨 论 猝死的原因分析:发生猝死者生前身体精况尚好,死前无任何挣扎和意外迹象,排除自杀等因素。本文18例猝死病人中,8例既往有冠心病史,6例有传导阻滞,4例身体均无异常。猝死时间,进餐时2例,晚间睡眠时12例,晨起去厕所4例。文献报道,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较常见,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本文8例有冠心病史,6例有束支传导阻滞,加之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对心肌有一定的损害,是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另外少数病人注射或长期使用精神科药物或增加药量或更换药物等,均易发生猝死。静脉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时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另外由于精神症状致长期不进食或进食不好,体内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更易发生。 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之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可自限,数秒或1~2分钟可恢复,持续时间长可致死;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⑤昏迷;⑥瞳孔散大。判断心跳骤停最主要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猝死的预防:猝死病人多数无先兆,大部分病人死前无任何症状,在精神病人来说常常是呈伴有较重的躯体疾病,但给人们的印象是病人无严重感觉,加之主诉能力差,或由于精神症状掩盖病情而造成意外或猝死。为尽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