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受欧洲环保样板城—弗莱堡
感受欧洲环保样板城—弗莱堡德国的弗莱堡被认为是欧洲的环保样板。这里排斥汽车,房顶上铺满太阳能电池板,孩子上的是“森林幼儿园”,即使下雨下雪,冷到零下15℃,也必须在户外玩够三个半小时,以便“亲近自然”。这是一座怎样的生态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神奇的“被动式建筑”
户外温度只有6℃,绍因斯兰德山上还残留着片片积雪——这座小小的山包俯瞰着德国西南部的弗莱堡城(Freiburg),当地人常带着孩子们到这里来徒步旅行。然而,在梅哈德·汉森的家里,永远都像是夏天。太阳光穿过高高的南向窗户,一泻而入,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屋内温度为24℃。在温度计旁边一个小小的玻璃方格上,显示着“Heizung0”的字样。“加热:零度,”梅哈德翻译道,“事实上,我们已经好几周没有开加热这个键了。”
一般来说,一个德国的典型住宅每平方米楼面面积每年要耗费220千瓦时的能源,但是梅哈德这栋房子每平方米每年只耗用15千瓦时。“我岳母在乡下有个老房子,”梅哈德说,“为了加热,每年要用6000升油,而我们只用150升。”屋子的一面墙上装着暖气片,但摸起来像石头一样冰凉。“那只是个心理安慰,”梅哈德笑着说:“因为我妻子总是不能相信我们可以这样经济地实现供暖。”
这个“不可能的梦想”就是“被动式建筑”(passive house),不需要任何主动系统来维持舒适的温度。这种建筑铺设了厚达30厘米的泡沫等绝缘隔热隔冷材料,上了3层釉,外表面是密封的。新鲜空气从天花板的高度进来,通过一面墙上的通风管道抽出来。“往外去的温暖气体中的热量正好传递给了进来的冷空气。”梅哈德说。他是弗莱堡的总建筑师,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权威。到现在为止,他的公司已经建筑了大约100栋被动式建筑。
他打开一个橱柜,演示冷暖两股空气的传送管道是如何在皱缩成波纹状的银色管道处相互汇合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需要人为加热,室内就可以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因为做饭、照明,甚至是温血的哺乳动物都能产生热量。“我和妻子平均每人产出100瓦的能量,我们的狗还可以产出20瓦,”梅哈德说,俯身下去摸了摸狗的鼻子,以确认它还在呼吸,“如果我们在家举行晚宴的话,就不得不打开窗子,屋里太热了。”根据他的计算,只用30根蜡烛,就可以完成整栋房子的供暖 。
“这些理念不算十分复杂,”梅哈德坚持说——虽然设计这些管道和通风系统“需要一点脑力”。事实上,他认为,即使再多死一点脑细胞也是值得的,因为从经济学方面看,这样做的所得远远大于所失:建造一栋被动式建筑要多花10%的成本,但是它可以降低你的能源损耗和随之而来的账单,而且降幅相当惊人:90%。
孩子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弗莱堡,像梅哈德家这样“极端”的被动式房屋相对较少,但是节能建筑却比比皆是,节能成为普遍标准。在德国其他地方,法律都规定每栋新建房屋的能耗每年不能超过每平方米75千瓦时(大约是英国一栋典型的维多利亚式建筑能耗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弗莱堡,当地人自己规定的标准严格得多。“过去我们要求不得超过每平方米65千瓦时,”梅哈德说,“但是现在弗莱堡又开始讨论一项新的法案,希望每平方米每年的能耗不要超过50~55,甚至是40千瓦时。”
过去几十年,弗莱堡一直这样不屈不挠地进行着环保奋斗,希望能够成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城市之一。弗莱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整个城市被盟军的炸弹夷为平地,但这个事情却正好让它能从头来过,完全按照节能的原则进行重建。
“我们一直在与马斯特(Munster)竞争,希望能够成为最生态城市,”弗莱堡市著名生态小区Rieselfeld的居民、讲师克劳迪娅·杜普说:“不管是从自行车道的长度,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数,还是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规模来讲,我们都很有实力。”她手拿着一杯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向我讲述了她的生活。她和梅哈德一样,住在“被动式建筑”里,去哪儿都骑自行车(当地自行车道路线设计得棒极了)或者搭乘有轨电车——这种廉宜、快速的交通手段令拥有私家车完全没有必要。“我们没有私家车,”克劳迪娅说,“不过我们交600欧元参加了一个汽车共享俱乐部。”她只是在有“大宗货物”要运送时才租辆车用——比如购物,或者去山区滑雪。
和所有善良正派的德国人一样,克劳迪娅崇尚变废为宝、回收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她的食物垃圾都用来堆制肥料。她和自己的伴侣、物理学家托马斯·贝尔一起,为两岁的女儿海伦选择了可能是“最生态”的教育方式。“她在附近一个森林幼儿园就读,骑车过去很近,”克劳迪娅说:“孩子们每天在户外玩三个半小时,不管刮风、下雨、下雪还是下冰雹。海伦是11月份入学的,当时气温是零下15℃。”
谈到海伦在这样一种艰苦的教育方式下得到了怎样的好处时,克劳迪娅觉得,那是一种不同的玩耍方式,并解释了幼儿园的“冒险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