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摭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途径及创新能力培养
摭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途径及创新能力培养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现就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办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阅读教学中(文学鉴赏)的创新
1 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分析成为了金钱而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可能过于粗率。小说中的“我”不谙世事的艰难,对有血缘维系的“叔叔于勒”怀有同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父母一次次饱受于勒所带来的痛苦,对他避如瘟神是不是可以谅解呢?又如对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贾雨村过河拆桥,阴险狠毒。但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思考:门子锋芒毕露,过于精明,乱卖关子,且掌握内情,贾雨村充发门子是否也可以理解呢?
2 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蹒跚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等等。对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人们常说:显见之美,没有错过,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如能发掘,则是创造。确实,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能从平淡中见奇崛,于细微之处悟精神,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3 引导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接受美学主义者有一个他们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一个句子:“孩子在踢球。”即便这样一个句子,也有无数的空白:这句话中,这个孩子可能是七岁,也可能是八岁;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可能是白色皮肤的,也可能是黄色或黑色皮肤的;可能是金发,也可能是黑发的,当然也会是不同的国家的……总而言之,无论有多少细节的陈述,也消弥不了其中的未定点,它需要人们的想像去填补,同样,每一个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均包含无数的未定之处――空白,等待着读者去填补。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正如“接受美学”创始之一的伊塞尔所言:“文学本文也是这样,我们只能想见本文中没有的东西,本文写出的部分给我们知识,但只有没有写出的那一部分给我们想见事物的机会;的确,没有未定的成份,没有本文中的空白,我们就不可能发挥想象。”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诗人赋予了山谷、大地、森林、大海以人的情感,写出了人民与山河同悲同悼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由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到找遍世界每一个角落,留给读者极为渊阔的想像空间,有位老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仿照前面四节诗,仿写一节,填补“空白”,一个学生写到:“我们对着蓝天喊:周总理――白云悠悠:“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怒飞的银鹰上,寄托着总理对祖国国防的殷殷期冀……”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填补“空白”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佳效果。
4 引导学生对模式化阅读进行大胆质凝。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如《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在分析胡屠户这一形象时,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会用“市侩”一词将其标签。但在一次课堂上,一个学生却惊人地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说,胡屠户诚然有市侩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对范进在课文开头里教训的客观性和真诚性,虽然他的言语过于尖刻,但这是他为人处世个性的流露。显然该生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结合《儒林外史》整部小说看,范进中举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因素,试想,如果考官不是周进,结果又会如何?如果这样理解,更能彰显小说的主旨:封建科举制度和追求功名富贵的世风对人性的扭曲,尤其是对本性善良的人格的扭曲!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胡屠户。面对这些观点,教师更不应轻易地否定学生,而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