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叠加 superposition of optical glass stress birefringence
第24卷第9期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V01.24,No.9
BEAMS
ANDPARTICLE sep·,2012
POWERLASER
2’012年9月HIGH
文章编号:1001—4322(2012)09—2068—05
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叠加。
王 晖h2, 杨 伟1, 吴时彬1
(1.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610209;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 为解决在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测量中遇到的双折射叠加问题,NNNe#@#RIg,N,使用一个线
性双折射模型和一个旋转器来代替叠加模型。对叠加的情况做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叠加后的特征延迟、主应
力方向和旋转角随两个应力模型主应力方向夹角变化的曲线。理论分析表明,应力双折射叠加不是应力双折
射的简单相加,而是与叠加模型各自的应力双折射值和主应力方向的夹角有关。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
应力双折射叠加对实际光学玻璃测试造成不良影响,使测量精度降低,特别是有透光支撑机构或折射液容器的
情况下,应力双折射叠加的影响不可忽略。
关键词: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光学等效;琼斯矩阵;应力叠加
文献标志码: A
中图分类号:0436.3;0348.11
光学玻璃的应力是光学玻璃的一个重要参数,应力会影响到光学玻璃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均匀性和面
形叫。光学玻璃的应力一般用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来表示,单位是nm/crn。应力双折射在激光
窗口热效应中,使入射光产生退偏效应圈,影响光束质量和激光器的输出性能嘲,应力双折射是高功率激光器
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嘲。准确测量光学玻璃的应力双折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光学玻璃应力
壁等。这些透明的构件本身会有应力,光线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明应力模型,就会产生应力双折射叠加的
问题。仅使用线性双折射模型的2个参数无法表述应力双折射叠加模型。本文利用光学等效模型,使用3个
参数来表述应力双折射叠加模型嘲,与琼斯矩阵计算的结果做了对比,计算了叠加后的特征延迟、主应力方向
和旋转角随主应力方向夹角的变化情况。
1 光学玻璃的应力双折射
对于光学玻璃,由于应力引起双折射效应,入射的平面偏振光沿主应力和次主应力方向分解为偏振方向互
相垂直的两束平面偏振光,经过光学玻璃之后这两束偏振光产生相位差,出射光变为椭圆偏振光。我们称需要
考虑应力双折射影响的光学玻璃为应力模型,主应力大小和方向沿光路不发生变化的光学玻璃称为2维应力
模型,主应力大小和方向沿光路不断变化的光学玻璃称为3维应力模型。实际上,2维应力模型是一种简化模
型。
在2维应力状态下,可以使用双折射介质琼斯矩阵描述偏振光状态变化。对于光通过双折射介质的情况,
除了考虑光向量E在双折射介质主折射率f,s上投影外,还要考虑两者产生的相位差,如图1所示,两个主折
射率轴厂,s与z,y轴分别成0角,快轴厂方向上光的相位要比慢轴s上光的相位超前a。
双折射介质的琼斯矩阵为嗍 J
[exp(ia)一1]sin臼cos卅
Vexpfi。、cOS20+sin20
J8一l[exp(ia)一1]sin臼c。s口exp(i口)sinz口+c。sz口j一
\劾
/
[c。oins臼0一cossi瑚0]J[exp:i’;]IL—CO。S。nop。s。in。0臼] 爿rexp(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艺偏差下基于功耗与延时的硬件木马检测有效性分析 efficiency analysis of hardware trojans detection based on power and delay under process variation.pdf
- 公园景区wl an无线覆盖解决方案.pdf
- 功放的绿色革命——数字功放的派别与发展现状.pdf
- 功率vdmos器件的研究与发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 vdmos devices.pdf
- 功能模块分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design of function-modules separated nod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pdf
- 共轭传播算子测向算法 conjugate propagator method for direction finding.pdf
- 共建共享政策及电信运营商策略探讨 infrastructur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olicies and telecom operators' strategies.pdf
- 沟槽栅低压功率mosfet的发展(上)——减小漏源通态电阻rds(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voltage trench gate power mosfets(part ⅰ)——reducing drain-source on-resistance rds(on).pdf
- 构建高可用的网络制播系统.pdf
- 共振隧穿二极管型光探测器和光调制器 photodetector and optical modulator with rtd structure.pdf
- 光学薄膜中节瘤缺陷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nodular defect in optical coatings.pdf
- 光学窗口外形对气动光学效应的影响 influence of optical window shape on aero-optic effects.pdf
- 光学电压互感器传感单元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optical voltage transformer sensing unit.pdf
- 光学平台微角振动激光探测方法研究 laser detection of micro-angle vibration of optics bench.pdf
- 光学识别系统小型化设计 miniaturization design of optical recognition system.pdf
- 光学系统受迫振动的激光测量方法 laser measurement method of forced vibration in optical systems.pdf
- 光学延时物理机质及最新进展研究 research of physical theory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optical delay.pdf
- 光影的重现——浅谈胶片电影的数字化修护 reappearance of light and shadow - a perception on film digital restoration.pdf
-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全内反射显微检测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microscopya subsurface defect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in optically transparent components.pdf
- 光载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限制与抑制方法 transmission limit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resolving schemes in rof systems.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