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功利性学习动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生功利性学习动机

浅议高中生功利性学习动机摘 要: 功利性动机以外界要求为行为动力,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也在随之改变,到了高中阶段,功利性动机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功利性动机产生的原因一是来自于学生个体社会化成长的结果,二是学校教育的环境促使了学生功利性动机的出现。功利性动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但它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明确,有利于矫正学生的偏科现象。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功利性学习动机的利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进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内外结合,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功利性动机 成因 利弊 引导方法 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喜欢”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乐在其中”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身心不由自主地投入,几乎处于“陶醉”的状态。 现代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观更看重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认为一种成功的教育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为前提,甚至认为没有兴趣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样一种观点所倡导的教育一直致力于在帮助学生寻求一种“乐学”的状态[1]。另外,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流思想更看重学习的责任和压力,甚至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这些诗句和典故中,我们能读出一些学习者的努力和苦楚。 学习到底是苦还是乐呢?我们再到现实的教育环境下看看,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有声有色地讲故事背古诗,小学生们也可以学得轻松快乐,初中生尚能应付自如,到了高中,学习似乎再跟“轻松”联结不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对学习的热情也在逐渐下降[2]。但在面对压力和任务的时候,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甚至可以在看似单一和枯燥的学习中体会到无穷无尽的充实和乐趣。以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例,理科生明显比不过文科生,同一班级又比不过其他学科,这种现象在高一高二尤其明显,到了高三却有所好转,很多理科学生开始重视语文,成绩也有很大改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学生内部动机在减弱的同时外部动机却在增强,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毕竟语文成绩在高考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容小觑的。 一、什么是功利性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对学习的强化不包含在学习过程之中,这种动机就是外部动机,也被称为功利性动机[3]。如学习是出自父母的要求、教师的约束、升学的压力、同伴的竞争压力、求职的需要等,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期待自己在学习上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而这种“回报”又往往与成绩、荣誉、威信,以及未来体面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习成为他们谋取某种“利益”的“手段”,刻苦学习成为他们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二、功利性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动机结构随年级增长而产生变化的现象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社会化成长的结果,二是学校教育的环境促使了学生功利性动机的出现。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的变化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有着必然的联系。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都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充分意识到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将这些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这种标准的指引下,学生对学习原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变得越来越淡,对学习的目的性和社会方向性意识却越来越强,因此他们在学习时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升学、就业、责任、压力等因素。这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4]只有不断地将外界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个体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学校教育环境的几个要素加速了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的变化。首先,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只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要求走,才能在学习上不掉队。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格形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到的也主要是外部要求,自己的兴趣丢了,自身的兴奋点没了[5]。其次,学习负担过重,这一点在高中阶段尤其突出。休息时间少,课外活动少使得很多学生都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这种生理上的疲劳感会导致心理上的疲劳感,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感,学习兴趣产生变化不可避免。再次,教育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考试和升学,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拿到高分、名次,从而使教育生产了一大批“失败者”,在重点中学,这种现象比较明显。长时间的挫败感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