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皇帝其实也知道(外二篇)
皇帝其实也知道(外二篇)知道卖官之事不可做,做了贻害无穷,但为了眼前的利益和暂时的“稳定”,又不得不将这种事长期做下去,这是封建皇帝最可悲的地方。
中国自古不乏私下里的买官卖官,东汉时,灵帝得了500万钱,将九卿崔烈提拔为司徒;唐代宦官王守澄收了王播巨额贿赂而助其登上相位;宋代蔡京收受刘逵、余深、薛昂等人钱物将其破格提拔;明时宦官王振权倾天下,想做官者,一律得“攫金进见”,但像清代一样将买官卖官公开化、体制化,却是不多见的。清代读书人做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科举入仕;一种是通过捐纳财物公开买官,每一个职位都有规定的价格。前者称为正途,后者称为捐班。
对于买官者为政的害处,坐在专制金字塔尖的皇帝并非不知道。道光帝绝对不是一个如何有作为的皇帝,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手里打起来的,后来也是他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然而,道光帝对捐班者操守的剖析却极有见地。他在接见即将外放的翰林张集馨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捐班我总不放心,彼等将本求利,其心可知。科目未必无不肖,究竟礼义廉耻之心犹在,一拨便转。得人则地方蒙其福,失人则地方受其累。汝读书明理,不待朕之多言也。”虽然知道捐班者不靠谱,然而,整个道光一朝并未取消捐班制度。
道光帝无法清除捐班,自然有他的不得已。清代的开山皇帝是很想将江山万古千秋地传下去的,他们给后辈留下了“永不加赋”四个字,希望后辈懂得“与民休养生息”的道理,不要弄得官逼民反,后来的皇帝讲排场者不乏其人,表面上却谨遵祖宗训示,没有加赋。大家知道,清朝延续了两百多年,清初人口不过1亿左右,到道光时已超过4亿,人口增加了,政府机构和官员也会相应增加。而政府机构和官员都是需要钱养的,既然税赋收入不可能增加,中央政府只能在别的地方打点主意,将处于地下状态的卖官权收归国家所有,明码标价,就是生财途径之一,道光帝自然也舍不得放弃这块肥肉。
因为永不加赋,清代官员待遇很低,工资少,车马都得自己养,政府也不提供住房。清代的京官,哪怕是部级干部,借钱过日子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他们总是眼巴巴地盼着外官进京,得点“冰敬”“炭敬”“别敬”什么的。做官谋点外快,只要不是特别过分,没弄得天怒人怨,皇帝往往睁只眼闭只眼。换句话就是,皇帝对一般腐败是有宽容度的。这也使得在道光朝的捐班与在其他时期一样可以正常入仕。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清代的腐败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使正途出身的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舆论导向,道光帝嘴上不肯承认,心里未必不认同。有清一代,虽然交给中央政府的正赋并未增加,正赋之外的“火耗”等附加税却可以多过正税的好几倍,这种附加税是地方官员灰色收入和政府小金库的主要来源。除了赋税方面的腐败,别的腐败也触目惊心:官员过境,地方得耗费大量公帑进行接待,还要按级别送上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两银子的路费;官员下来救灾,地方开支的吃喝住宿费用往往多过上级政府拨的救灾款,弄得有的地方遭了灾也不敢报告;一些地方有械斗恶习,死人的事经常发生,官员事先不去制止,事后却派差役收取械斗费,交了钱,你下次可以继续再斗,官府绝不与你为难,没交钱,“官即带差役千余人,前往洗庄,房屋树木,一概毁伐”;绿营军官克扣士兵军饷,多的甚至超过三分之二,当兵不能维持正常生存,士兵做生意成风,训练则雇人顶替;官场贿赂成风,下级必须给上级送陋规,小官一年收入五六千两银子,大官一年收入二三十万两银子是小儿科。既然大多数官员都在腐败,取消捐班也就没有多大意义。
知道卖官之事不可做,做了贻害无穷,但为了眼前的利益和暂时的“稳定”,又不得不将这种事长期做下去,这是封建皇帝最可悲的地方。
不该有的“自信”
1895年8月,光绪帝颁布诏书,要求全国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在有关法令中,铁路项目被清政府列为重中之重。作为一个长于深宫之中、习惯于把天下看成个人私器的封建皇帝,光绪帝并非对民营经济的意义有什么认识,而是因为当时的清国积贫积弱,“国家财政”实在拿不出钱兴办各种“洋务”。
也许是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吧,光绪帝的诏书很快得到了响应。1905年秋,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民众纷纷掏出自己的血汗钱,花巨资从美国人手里购回粤汉铁路利权,清政府“因势利导”,下令这三省铁路由商民集股兴建。1907年,清政府又搞了个大动作,将三年前成立的川汉铁路公司改为商办,四川民众也因此参与了铁路集股。四个省的集资模式大不一样。湖北、湖南主要是绅商入股,广东主要是华侨商人投资,四川则带有全民参与性质。该省的股本来源主要靠“田亩加赋”、“抽租之股”,四川的路股随粮征收,值百抽三,明显有强制征收、集资的性质。
然而,自私的清政府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富民,而是始终梦想从民办铁路企业中获取不法利益。1908年,朝廷任命已调入军机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