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大文学净收益令业界鼓舞 高层称数字出版步入良性期
                    盛大文学净收益令业界鼓舞 高层称数字出版步入良性期盛大文学的首次季度盈利,让数字出版产业迎来了漫漫亏损长夜后的第一丝曙光。 
  5月8日,盛大文学披露了截至3月31日的2012年第一季度业绩。文件显示,该季度盛大文学营收达1.9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8.2%;净利润为306.6万元人民币,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而在上年同期,盛大文学的净亏损曾达369万元人民币。 
  盛大文学的线上业务包括无线业务、在线付费业务、在线广告业务、版权出售业务。2012年第一季度,这四项业务的营收分别为5277万元、5212万元、1676万元、851万元,季度总营收的占比分别为27.5%、27.2%、8.7%、4.4%。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盛大文学的运营主体平台,云中书城分发渠道之一的无线阅读收入同比增长60.6%。 
  目前,云中书城的电子书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支持Android、iPhone、Windows Phone三大平台)和PC等客户端下载阅读,面向iPad客户端、电视端等产品也在计划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盛大文学扭亏为盈让人兴奋,因为这意味着盛大文学的全版权运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学内容之于整个文化产业链的源头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据本刊记者了解,盛大文学在2011年第四季度亏损幅度占总营收的比例大幅收窄,仅占6%,在2012年第一季度扭亏为盈符合业务发展预期。而这一利好消息也对整个数字出版产业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但是,数字出版产业在经历连年亏损后,是否就此渐入佳境呢? 
  勃然而兴的数字出版 
  盛大文学自2008年7月宣布成立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清晰的创收模式,其中包括在线付费阅读、无线订阅、针对性广告、版权授权以及多个娱乐业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盛大文学旗下6家原创文学网站累计注册用户为1.23亿,而在2011年第一季度,累计注册用户只有7650万。在用户数飞速增长的同时,盛大文学互联网阅读业务也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2012年第一季度,其活跃付费用户数量较2011年同期增长21%。 
  盛大文学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日渐繁荣。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0―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去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达到1051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增速为49.73%。 
  数字出版的阶梯式增长引来了不少弄潮儿。 
  去年年初,湖南的中南传媒出版集团就与华为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前者下属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增资3亿元,中南传媒数字化出版平台的战略计划由此进入公众视野。而此次合作也被业内当作范例。 
  去年6月,安徽教育出版集团倾力打造的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平台,为读者提供支持多终端的正版数字阅读出版物。广东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也都先后涉水数字出版领域。 
  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今年2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战略”。业内人士认为,此意见稿将进一步加快传媒集团进军数字出版的步伐。 
  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这场争夺战,当当网、京东商城等陆续上线电子书频道。终端厂商也不甘落后,汉王、盛大、翰林、爱国者、OPPO等纷纷推出电子产品。至此,从内容到运营平台,再到终端支持,数字出版产业链在多方合力之下日趋完善。 
  成长期的烦恼 
  在国外,数字产品的收入在出版机构的整体收入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据境外媒体报道,美国亚马逊公司2011年Kindle电子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但在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尽管在近年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也面临着不少的行业性难题。 
  版权是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普遍而严峻的问题。2011年,作家维权、电子版权纷争不绝于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数字版权保护在我国并无专门的立法,主要还是依据《著作权法》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著作权进行保护。正是因为政策缺失,网络盗版猖獗俨然成为行业顽疾。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就坦言:“数字版权归属问题还有很多遗留的不清晰问题。” 
  根据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在近两年间针对多家出版机构进行的调研显示,我国出版的二三十万种书中,出版社拥有数字版权的仅占其中的10%到20%。 
  而一旦数字版权出现纠纷,作家个人维权则面临寻找证据、公证、起诉等法律问题,精力及专业知识也给维权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正因如此,我国的网络盗版现象成为制约数字出版的瓶颈。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的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也是行业性难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愿意为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