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聚落景观艺术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聚落景观艺术研究中图分类号:G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 要: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在千年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聚落景观艺术。通过分析其选址、居民组团和佛寺景观艺术,以提炼出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这一传统聚落景观中艺术精华和价值,为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村寨传统聚落园林艺术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是这片土地上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长期历史的统治民族[1]。由于地处云南省南部边陲,热带湿润区,长期与中原隔离,较少受汉文化影响,深受东南亚文化影响,至今形成自己独特的傣族文化王国。这一地区仍保留傣族自然、古朴、和谐之美,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傣族村寨是傣族文化中最主要的载体之一,是傣族民俗文化空间和实体的体现和傣家人智慧和历史的产物。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村寨选址、居民组团和佛寺景观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展现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这一传统聚落景观的艺术特点。
1. 西双版纳傣寨选址
傣族村寨的选址类型可简单的划分为平原、滨水、山地。在西双版纳,历史上由于傣族的这片土地的统治民族,形成了以平原和滨水的村寨为主,而且时常是二者结合的形式出现。而即使居住于山区,也是落差也较小,村寨也多建造于山脚。
傣族喜欢择水而居,沿路而聚,其村寨选址多在有河湖、溪流的地方,因为河流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灌溉及交通需要。一些村寨背山面水,与汉族讲究的风水格局不谋而合,也方便了狩猎的需求。傣族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对地形的适应力极强,所以即使是在稍陡的山坡上,也能充分利用土地,架起一座座竹楼,形成村寨。村寨旁边留有一片原始林为龙山林,龙山林是埋葬傣族先民的地方,村寨其余边界种植竹林,整个傣族村寨被森林围绕,起到减少风雨,净化空气。
西双版纳傣族有着双重宗教的民族,全民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部座佛教。傣族村寨是神灵之居所,是聚落原型(即民居组团)的核心文化因子,决定了聚落的原始宗教的内涵;傣族村寨是佛之居所(寨寨有佛寺),是后来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引入的文化因子,使西双版纳傣族聚落由原始宗教信仰走向原始宗教与南传上部座佛教“二元一体”的宗教信仰。使其沿着“敬天地”、 “敬祖先”、“敬佛”的方向发展,使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聚落成具有人神(泛指神、鬼、佛)共居的原始理性精神的和聚落的传统规划思想[2]。
2. 西双版纳傣寨民居组团景观艺术解析
傣族聚落格局的形成最初受原始宗教影响,它指导了聚落的基本空间形态和布局思想。因其符合傣族社会的发展,所以同原始宗教一起被保留了下来并发展成今天形态。这个格局主要体现为民居组团上。
2.1 民居组团――单核团聚式人格化空间布局
民居组团主要由寨心、四道寨门和干栏式竹楼和民俗植物构成。民居以“寨心”为“核”、“四道寨门”为边界,同心环式聚居,成单核团聚式空间布局,体现了傣族村寨人民集体精神。
傣族“万物有灵”的思想,用简单类比的方式将自然与社会存在物和人比拟,认为村寨也是也是有灵魂的,如人的躯体,是由各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人要有四肢,村社要竖四个寨门,此外,最重要的是心脏。要建寨心,外形似男性生殖器,栽于民居组团中央,作为全寨最高神灵的住所,故又称“寨心神”,或“社神”。凡村社一切隆重的祭典,都以他为中心来进行。体现原始宗教中的祖先崇拜思想[2]。
2.2 民俗植物――寨门神树、屋角兰花
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竹楼多有一个院落,前院常种植翠竹、芭蕉、椰子、铁刀木、柚子、芒果等果树。后院多为菜园,种植蔬菜瓜果。而这些少量种植的蔬菜瓜果,不仅满足了自家食用的需求,更是对傣家小院很好的点缀。
此外别具特色的为寨门神树和屋角兰花。村寨的四道寨门现在多有消失,多数仅保留一道寨门,但其他寨门处仍保留过去原生大乔木作为寨门标志,树种多为大青树(Ficus altissima)等,作为神树受到保护,称为寨门神树。另外别具特色的为屋角一块瓦片上多种植附生兰花.,称为屋角兰花,特别是缅瓦竹楼,利用雨水和晨雾,起到无需管理、美化,此外防止屋角水滴滴上人身体上。
3.西双版纳傣寨佛寺景观艺术解析
傣族最早只信仰原始宗教,傣历元年(公元639年)南传上部座佛教进入西双版纳傣族地区[3]。经过与原始宗教斗争与融合,如今傣族地区寨寨有佛寺。佛寺进入并没有打破原有格局,而是在原有格局中增添了佛寺这个组团,形成了现今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新格局。
3.1 佛寺位置――高于民居组团
佛寺常建于村寨中地势较高的全村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并与原先一处寨门相连通,寓意神佛携手共佑傣族人民。民居组团建筑楼面高度不得超出佛像坐台高度。
由于地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