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价值[摘 要] 目的:讨论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辅助诊断的临床应用,从而了解其价值,为临床诊断,复位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检查肠套叠患儿(129例)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124例呈典型“同心圆”征,3例因肠气干扰无典型征象而漏诊,超声检出率为97.7%。其中2例套叠肠浆膜层撕裂,可见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充液肠管。结论:经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肠套叠;超声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临近的一段肠腔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6个月至2岁,3岁以后发病者多存在原发病。目前多采用超声诊断,空气灌肠治疗。及时诊断治疗可避免肠管坏死,减轻患儿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本院超声科检查出129例肠套叠患儿,男性84例,女性45例,年龄2个月至6岁,其中2个月至12个月32例,13个月至2岁59例,2至6岁38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确诊为肠套叠。 1.2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10MHZ,以高频探查为主,必要时低频探查相结合并加以彩色多普勒,检查过程中充分暴露患儿腹部,不能配合的应镇静。患儿取仰卧位,由上到下,由左到右,连续探查患儿全腹肠管,观察肠管蠕动情况,有无肠管扩张,腹部包块等肠套叠征象,重点观察回盲部,探及包块时行纵横断面探查,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套叠肠管壁的血液供应情况。 1.3诊断标准 超声表现:①“同心圆”征:探头横切面由内到外可看到套入部肠管及外鞘部各层肠壁,明暗相间,纵切面呈“套鞘”征;②“炸面圈”征,外层肠壁水肿增厚,而呈低回声环,套内肠管系膜无明显增厚;③“炸面圈内新月”征,外层肠壁依然是低回声,而套入部肠管受挤压,肠系膜呈新月形高回声;④腹腔淋巴结增大,部分可见腹水。 临床症状:陈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腹部腊肠样包块,间歇性腹痛。 2、结果 129例肠套叠患儿中,有126例具有典型超声征象,且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而确诊,另有3例因大量肠气干扰超声探查未见明显包块而漏诊。 从发生的部位来看,以右上腹多见,126例超声所见提示肠套叠发生于右上腹的75例,占59%,左上腹的21例,占17%,左下腹的4例,占3%,右下腹的10例,占8%,脐周的16例,占13%。 126例肠套叠中,82例呈“同心圆”征,横切面可见明暗相间的各层肠壁,肠壁不水肿,纵切面呈“套鞘”征,外鞘为套入部的外层肠壁,内鞘为套入部被压迫的肠壁。26例呈“炸面圈征”,外层肠壁水肿增厚,呈环状低回声。16例呈“炸面圈内新月征“,外层肠壁依然是低回声环,与炸面圈相同,其内可见受套入部肠管挤压的管厚肠系膜,呈新月形高回声。2例因肠管套入时间过长,张力过大,部分肠管浆膜层撕裂,可见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充液肠管,肠系膜清晰显示。 “同心圆”征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肠壁为半环状或条状血流信号;“炸面圈征”及“炸面圈内新月征”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为肠壁呈点状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一大囊腔内套入部分肠管管壁未见明显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以上病例中,部分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 3、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人其远端的肠管,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患儿为原发性,套叠肠管及附近找不到器质性病变。5%患儿多为儿童,肠套叠是继发于肠管的器质性病变,包括梅克尔窒息,重复畸形,肠管息肉,腹腔紫癜。 以上讲述我院肠套叠病例中,几乎首诊都是以哭闹、呕吐、腹泻入院。最终经超声,X线空气灌肠及手术探查,确诊为肠套叠。而套叠肠管在超声图像上有其特征性的典型表现——“同心圆”征和“套管”征,容易诊断,且超声对患儿无损伤,无辐射,安全,便捷,能与急性肠炎、阑尾炎、腹内疝相鉴别,减小误诊几率,可及时确诊,避免有肠坏死和穿孔的危险。同时应该注意肠套叠是单发性还是多发性,虽以单发性多见,但也要了解多个部位同时发生套叠的可能性,所以要对其他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时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早期肠管血流信号增加,是因为局部肠管壁充血水肿,肠壁增厚,后期则肠管血流消失,是由于局部肠管缺血坏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肠套叠发生时间长短和肠壁血供有很大的帮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贾立群,王晓曼.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4-425. [3]李雪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