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东南文化
54 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
考古探索
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位构建模式
1 2 3
潘 艳 郑云飞 陈 淳
(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200433;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14; 3.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基于人类生态位构建理论对跨湖桥遗址动植物组合的分析表明,当时先民除了已经
栽培水稻以外,还可能以多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干预许多物种的生命周期,以增加其丰富性、多样性和
可靠性,维持人类长期稳定的定居生活。这启示农业起源研究除了关注驯化物种证据以外,还应深入
理解物种驯化的长期过程和人类行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将观察视野放宽到动植物物种出现明显驯
化性状以前的阶段。
关键词:人类生态位构建 农业起源 跨湖桥遗址 植物遗存 动物遗存
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基于这一认识,生态位构建理论被引入考古
长期以来,人们对史前社会经济性质的理解 学对农业起源的研究[2]。“生态位构建”(nichecon⁃
往往依据动植物遗存是否表现出驯化的形态特 struction)是进化生物学的一个新概念。它的定义
H
征而将驯化物种与野生物种区分开,并依据驯化 是:生物体通过主动改变其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野生物种的相对比例来判断某个社会是属于 因素而改变它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生态位
狩猎采集还是农业。但是,这种过于简化的二元 构建并不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它在生物体中普遍
W
认识论不仅阻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史前农业的 存在。在生态学领域,具有这种能力的生物体被
本质以及农业起源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极 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ecosystemengineer),它
不利于农业起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区域比较。事 们通过改变生命或非生命物质的物理形态而直
N
实上,在这两种生计经济的社会之间存在一个广 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生物体利用资源。它们改
阔的中间地带,它们与典型的狩猎采集或农业社 造、维护或开辟生境的过程被称为“生态系统工
会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是否拥有驯化物 程”(ecosystemengineering),实际上就是“生态位
D
种,其人类行为都广泛地干预或操纵动植物物种 构建”的同义词[4]。人类生态位构建指人类对环境主
的生命周期[1]。其中包含着农业在早期如何与为 动影响与干预的行为。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生态
何发生的大量信息,是弄清人类与自然环境以及 位构建的模式表现出极其复杂与多样化的特点,而
[5]
动植物物种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从被动地适应和 且常常依赖于文化过程,而非生物性的遗传 。
依赖转向主动地干预、改造和操控的关键所在。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湘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从人类影响环境的主动 湖畔,早在距今8000-7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定
性这一角度审视过去仅凭物种形态特征而被归 居生活。对出土水稻遗存的研究表明该遗址是水
入狩猎采集范畴地材料,其中大量有关人类改造 稻驯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代表了长江下游作
环境的生态过程被重新解读和认识,大家发现这 为物种驯化独立起源中心的一个重要阶段。同
类社会实际上对理解史前人类的资源开拓模式 时,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其他动植物遗存,表明
和农业起源过程有着重大价值。 当时先民的生计经济是基于一个比较广泛而多
收稿日期 2013-08-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