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香港新界原居民后代渴望回乡建设家园.docVIP

组图香港新界原居民后代渴望回乡建设家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图香港新界原居民后代渴望回乡建设家园

香港打鼓岭乡事委员会主席陈崇辉陪同记者边境行采访时表达了热切愿望 组图:香港新界原居民后代渴望回乡建设家园 2008年07月21日09:01??来源:《深圳特区报》 陈崇辉带记者到打鼓岭白虎山头察看莲塘-香园围口岸选址,左侧建筑为深圳莲塘,右侧为香港香园围,远处为深圳梧桐山。   题记   在香港边境禁区采访的这些日子,记者感受最深的是,香港有一群热心的乡官,在不遗余力地为乡民劳碌、奔波和操心。   在河套地区,新田乡事委员会主席文富稳带记者走村入乡,体察民意,察看杂草丛生的河套。   在沙头角,乡事委员会主席刘天生召集所有乡官在办公室等候记者,并带记者到禁区各处采访;沙头角商会主席曾玉安主动帮记者到警务处办“禁区通行证”,邀请记者深入各村落采访,并积极为记者联络相关采访人员。   在打鼓岭,乡事委员会主席陈崇辉、香园围村村长万新财等人更是亲力亲为,带记者到香园围村、木湖村、凤凰湖村看客家围村风貌,上白虎山头察看即将动工兴建的莲塘/香园围口岸选址,到东江纵队香港老战士之家采访东纵老战士,还一次又一次挤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   不了解内情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他们的工作,是职责所在。   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乡事,只是他们在尽义务。   由于生活艰难,清末民初新界开始出现移民潮   原居民背井离乡海外谋生   经过几次接触,记者决定写写陈崇辉。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乡事的那种热心,更多的是因为他是香港新界近百万飘洋过海原居民后代的典型代表。他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却把家乡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怀着一种报效之心,回到香港参与家乡建设,把祖国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在位于香港湾仔东美中心的一间写字楼里,现年30多岁的打鼓岭乡事委员会主席陈崇辉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了他关心家乡建设的那颗赤子之心。   陈崇辉告诉记者,新界的原居民大部分都移民到了国外。早在清末民初,原居民因为生活艰难,开始移民南美;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第二次移民潮,他们背井离乡,到欧洲谋生。这一次,则是因为受到港英政府的歧视与迫害。   “港英时代,新界原居民自始至终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受到港英政府及英国人的歧视,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不得不离开香港,离开家乡,到国外谋生。他们遍布全球,尤其是欧洲,人数多达70至100万。但他们的心,却一直牵挂着家乡。”谈起那段往事,陈崇辉显得很激动,“如果允许,他们情愿留下,而不是背井离乡!”   对于居住在海外的绝大多数香港人来说,他们对香港甚至祖国,都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情。他们孤独地背井离乡,不知道在陌生的他国土地上会有怎么样的未来,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回家。   他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多少漂泊海外的中国人,为了等来洗刷耻辱的这一天,奔走相告,沸腾欢呼,喜极而泣!   他们终于回来了,那些漂泊在国外的香港原居民落地生根的后代,终于陆续回到香港,回到祖国。   “由于他们都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很多都成为基金经理、创业者或专业人士,在社会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就拿我来说,我爷爷是泰国华侨,我是70后的创业人士,在国外留学十年,在英国开始创业,然后回到中国,在香港创业,加入了投资银行界,曾参与红筹国企在海外集资的过程,70%以上红筹国企香港集资,我都直接参与;还曾参与香港最大型的集资——香港地铁上市,盈富基金等。现在,我又投身于社区工作,可以说是比较草根地参与社区工作,这都是民生的事务,而不是政策上的事务。我所参与的这些工作,都同我出生的地方有关,我觉得这样可以直接帮助自己,也可以更好地为乡亲服务,为国家建设出力。”对于这些原居民的后代,包括他自己在内,陈崇辉始终认为,他们将会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150多年来,我们原居民渴望直接参与建设祖国,认祖归宗,但是,我们90%的原居民,都不在香港,而在国外。早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我们这些原居民就已在香港。后来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由于清廷政府无能,保护不了我们,我们只能借助很少的华人进行抗衡,根本谈不上建设和发展。香港被日军攻陷后,港英政府投降,连港督都逃跑了,后来又回来接管香港。等了100年,我们又失去机会,又失望一次。”陈崇辉告诉记者,他对那段历史很痛心,对原居民不能出力建设家乡也深感痛心。   心痛的,何止是香港原居民,整个中国都在心痛!   新界原居民热切期盼边境禁区开放   现在是与乡亲共建家园的时候   “到了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现在政府同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现在要将意识形态从‘对抗’、或者是‘保护’、‘抗衡’,转变为‘建设’、‘建立’、‘合作’、‘回家了’。我们要将这个意识形态宣扬出去,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些移居海外的草根原居民,同香港新界的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