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讲稿)
心理测试 一群人走进了世外桃源,景色优美。现在让你选一个地方,在那里建一幢房子住下来,你会选择在哪里? A:看看大多数人在哪里建,我就建在哪里,大家在一起热闹,房子式样什么要和别人差不多,不要太突出。 B:大家在一起没有意思,瞧他们都建在山脚下,我这么有个性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般,我要建在山腰上。 C:我的房子地段肯定要比别人的好,房子造型……要有新意,不能让别人看贬了。 D:看看家里的存款有多少,再根据地段方便与否选一个地方。 从众引发的消费心理: 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我国的传统美德。 合乎我国的国情。 成就事业的条件。 与合理消费一致。 *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今年流行的服装类型很酷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买了一两件,昨天看到小明穿的那件很有型,我也想买一件。 我也想买,星期天我们一起去吧。 好啊,我也去!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 2、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心理? 评价 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不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21世纪玩儿的就是个性! 某市一青年留着他自己设计的“笑脸头”在闹市经过,过往路人看到无不开怀大笑。 特点:标新立异,显示与众不同。 求异引发的消费心理: 评价 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态度: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 不值得提倡。 我这件衣服是在 Baleno买的,要 200元。 瞧我这件, Adidas的, 450元。 我这件在 佐丹奴买的, 700元。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 2、如何评价这种消费行为? 特点:炫耀性、竞争性 、盲目性 攀比引发的消费心理: 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今年你考到全班第一名。你爸爸不是说要给你买一双球鞋吗?你准备买哪个牌子的,Adidas的还是耐克的? 我不打算买太贵的,我想买一双安踏的,100块左右,质量好又耐用,穿得也舒服。 1、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 2、我们应如何看待它?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求实主导的消费心理: 评价: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 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盲目从众不可取, 过分求异吓死人; 虚荣攀比活受罪, 理智求实乐融融。 做理智的消费者 1、据统计,国内购房者85%左右采用贷款消费的方式购房。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它符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吗? 2、中国家庭消费有三大怪:重物质轻精神、重面子轻实惠、爱跟风随大流。对此你有何看法? 3、今年10月2日,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了 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作为中国的消费者,你有何感想? 4、对国内某些富豪的奢侈消费,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大肆批判,也有人认为自己的钱怎么花都可以,还可以扩大消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你认为呢? 自主探究: 流行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 两千三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户!” 上半月“小富翁”, 下半月“小负翁”。 “月光一族”进校园. “负翁” 不超前消费,不滞后消费 贷款消费是不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为什么? 避免三个误区: 盲目从众; 情绪化消费; 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什么是白色污染?请为解决“白色污染”和“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1)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5R)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Reduce) (Reevaluate) (Reuse) (Recycle) (Rescue) 3)意义(为什么) 绿色消费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提倡。 2)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观点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 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各行各业 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 而衰落了。他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劣行也会 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二:我国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 大也。 请辨析两种观点。 中国奢侈品消费明年将 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一 中国人手机的更换频率高得惊人,特别是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上几个月换一部。 全国每天浪费的粮食, 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 我国人民生活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提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面面观 从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