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白鸽.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愤怒的白鸽

憤怒的白鴿 作  者 周芬伶 出版單位 元尊文化 出版日期 1998年6月01日 獲獎名次 全國賽9711梯次第二名 ISBN 957-8399-99-5 撰寫同學資料:109黃怡婷 一、相關書訊   書中敘述六位走過台灣百年歷史的女性,有著不同境遇的六位女性:作家的妻子─李耐、中產階級知識分子─馮守娥、布農族巫師─伊蘇、民間藝術家─楊秀卿、朱門子弟─黃家瑞、勞動階級─許金玉,分別代表不同的族群,有著不同的性情、觀點,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洪流下,從她們的「口述歷史」中可以了解百年來的新舊交替與女性角色之變遷。   其中,作者認為女性口述歷史的敘述,往往「未說出的」比「已說出的」重要,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而未說出的部份更引人深思。我想也是,畢竟,有什麼會比親身經歷更為刻骨銘心?而這又豈是用言語、文字所能傳達的歲月痕跡?   所以這裡形構的圖像既清晰又模糊,既完整又殘缺,它所突顯的也是一個事實。1.「神是沒有親人朋友的,但祂還是很快樂,我既然叫祂『爸爸』,我也應該要這樣子才對」P.98〉 2.「帶著同樣傷痕的『政治婚姻』,婚後雖然挑著生活沉重的擔子,卻在為理想奮鬥的過程中共啖一份不尋常的甜蜜。」P.179〉 3.「真正令人動容而景仰的,是一種對其畢生信仰至死不渝的信念,唯有這樣的信念才能讓人從容的走出刑房,勇敢的面對死亡。」 P.187〉                              看完「憤怒的白鴿」一書,只覺彷彿走完一趟艱辛的旅程。   跳躍時空回到了民國初年,我與六位時代女性一同走過晦暗的歷史,由於生活在這樣一個平等、自由的世代,起初我實在無法了解那時的一切,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慢慢的引人入勝,我就這樣踏入書中,感受相同的情緒起伏。   作家的妻子李耐,是其中最令我感慨的,慨嘆當時的媒妁之言,也為書中所述感到共鳴,作家的婚姻往往千瘡百孔,這我可揣想,因為執著寫作、與書本溝通以及進入文字世界時,往往忽略現實中重要的人,而令陪伴的人倍感空虛,加上李耐與丈夫個性上的差異,雖然並未離婚但也無樂趣。作家由於內心世界的豐富可以自我抒懷,但妻子卻能如何?其中除了李耐自述外,由其媳婦的敘述中可知她的個性好強、有責任感,但有「孤獨性」只相信自己,丈夫則較寬大明理,如此持續了婚姻。而由兒子口中說:「我從沒見過這麼好的父親,也沒見過這麼反常的母親。」令我想到現今的我,我也是不想受束縛而急於掙脫的。我試著揣想,李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沒有出口吧,若能擁有可以傾訴的人或用對發洩的方法,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另一位時代女性─知識分子馮守娥女士,她自小便不斷地詢問:「我為什麼生出來?」不斷追尋生命的意義,認為:「人生不必長,如果能夠粗一點,像蠟燭一樣短短的,能夠照亮別人,活得有意義就夠了。」因此在戰後「三民主義,自由平等」口號流行的年代,那時的年輕人懷著對國家的滿腔熱血,但最後卻以槍斃收場。馮守娥女士也因此渡過漫長的牢中歲月。讀到此,二二八的創傷、白色恐怖的陰影一點一滴滲入我的心中,槍殺對那時的知識分子而言,他們豁然的面對,書中引述了一段話:「有個師大講師知道自己快要被槍斃了,還常常對我們開玩笑:『喂!快要請吃包子了。』有的人槍決前喊著口號出去,有人唱著歌出去,有人寫過文章報導這些事,許多人說那是神話,那都是真的,我們就是活見證。」馮守娥女士如此說著,在牢中相識的許金玉女士也說了一段相同的話。           究竟是什麼支撐著他們,竟有如此大的勇氣?作者闡述到:「真正令人動容而景仰的,是一種對其畢生信仰至死不渝的信念,唯有這樣的信念才能讓人從容的走出刑房,勇敢的面對死亡。」此刻間,我感到激昂而想哭,為什麼這樣愛國、為國的志事們,他們的命運如此坎坷?如果是在現代也許便能實現那些偉大的理想抱負了呀!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沒有他們當初的努力及犧牲,也許便無法成就現在的民主與自由;若沒有重挫與打擊、反抗及自我意識等浪潮的推動,新世代又如何能降臨?他們是時代轉移下的必要呀!其中,女性所要背負的除了沉重的舊式傳統女性義務外,在台灣的左翼運動中,又得對抗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種族壓迫,其奮鬥過程更較男性坎坷。   另外,我十分印象深刻的是另一位志士許金玉女士所說的一段話:「光復那年我才二十四歲,聽到陳儀說一句『親愛的同胞』我就感動得哭了,其他同事就跟沒事一樣,繼續在聽,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回到祖國的懷抱,再也不會受日本人的欺負了。」可見當時她對祖國是有著如何之大的期盼,但卻掉落失望的谷底,實在令人心寒。但在訪談末,她卻說:「到現在,我還是努力工作,從來沒有想過要富裕,要享福……現在唯一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中國統一,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個大事業,我這個蛋商不算什麼,中國統一才是大事業啊。」即使遭受那樣大的打擊,一顆熊熊燃燒的愛國心卻並未被澆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