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治疗研究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200例临床治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予以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50例采用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西药治疗,治疗6个疗程后,比较二组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200例中痊愈176例,显效20例,无效4例,治愈率88%;对照组50例中痊愈30例,显效l2例,无效8例,治愈率60%。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良好,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中医慢性盆腔炎诊治体会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炎性反应可以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致整个盆腔脏器。盆腔炎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性生活者很少发生[1]。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西药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应用,而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较理想的疗效。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内服治疗200例,并与50例西药组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50例患者均来自妇科门诊,并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排除慢性阑尾炎、慢性肠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组200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病程1-25年,平均13年。对照组50例,年龄21-53岁,平均38岁,病程1.5-23年,平均12.5年。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中药汤剂组成:生黄芪、茯苓、苡仁米、败酱草、红藤、生地、夏枯草、赤芍、西当代、银花、菊花、连翘、黄柏、党参、川芎、甘草、柴胡、当归、藿香、牛膝、可随证加减。水煎服,1剂/d,连续服药4周。对照组采用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西药治疗,15天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均作妇科检查、盆腔B超检查。两组均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无效者停止治疗。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盆腔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盆腔妇科检查正常,但盆腔B超仍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无好转。
3.2结果治疗组200例中痊愈176例,显效20例,无效4例,治愈率88%;对照组50例中痊愈3O例,显效l2例,无效8例,治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体会
祖国医学中慢性盆腔炎属“腹痛”、“带下”范畴,多为湿热毒邪壅滞所致,治疗上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长期反复发作,伴下腹、腰骶部胀痛,并可引起月经不调、不孕及盆腔包块。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彻底或未经治疗发展而来。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长期应用会降低抗感染疗效,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盆腔炎性粘连、纤维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抗生素治疗敏感性差,疗效不佳,因此多采用中药治疗[2]。慢性盆腔炎病情缠绵,反复难愈,中医常从湿热或湿热瘀结辨证,李东垣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健脾扶正也不容忽视[3]。治当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法,方药组成为生黄芪、茯苓、苡仁米、败酱草、红藤、生地、夏枯草、赤芍、西当代、银花、菊花、连翘、黄柏、党参、川芎、甘草、柴胡、当归、藿香、牛膝,其中生黄芪配其他药补其虚,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夏枯草辛以散结,苦以泄热,主人肝经,有良好的清肝散结之功效;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赤芍凉血清热,活血破血,消散血中之浮热;当归有养血活血之功,为妇科要药,配诸药活血祛瘀、泄热解毒,具有对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抑菌和对病原菌的内外毒素的解毒作用;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藿香味辛,能芳香化湿;牛膝性善下行,活血通经;黄芪扶正培本,气虚血亏能补气以生血,与当归同用,对气虚血滞不行者能补气以行滞[4]。
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消除了患者的不适与痛苦,表明中医治疗观察组疗效良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俊标.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84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08,2(12):38-39.
[2]栾玲玲,林国强.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9,1:(26-27).
[3]张舒亚.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2(30-31).
[4]燕鸣.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输卵管卵巢囊肿50例疗效观察[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3,2(56-57).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