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努力周报》缘起看胡适自由主义思想
从《努力周报》缘起看胡适自由主义思想【摘 要】1922年5月7日于北京创刊面世的《努力周报》,可以视为胡适及其志同道合的朋友联手打造的政治言论舞台。而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又是支撑着他创办报刊、谈论政治,以求得“再造中国”的改良道路的内在根源。本文主要回顾一下《努力周报》创办的过程,从而探讨一下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 胡适 《努力周报》 自由主义
胡适,一个在中国文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对于他的主张和《文学改良刍议》,教科书上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却无法掩盖他作为当时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总司令”的光芒,严格说来,他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总军师”①,倡导和进行了一次颠覆传统的文学革命。此外,胡适先生在新闻事业方面也颇有建树,不仅常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方面的文章,更自行创办了《努力周报》,后来又创办了《独立评论》等。
《努力周报》1922年5月7日创刊于北京,到1923年10月31日终刊,共出版75期,另外还出版了增刊《读书杂志》共18期。在浩瀚的新闻史长河中,《努力周报》或许只是其中一篇小小的插曲,但对胡适先生来说,却“饶富意味”。作为亲力亲为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努力周报》成为他从“不谈政治走向大谈政治”的转折点,也成为他为自由主义奋斗的新起点。在那个风云变幻,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年代,胡适找到并坚持心中的理想,为实现理想,寻求属于中国人民的自由空气和思想解放。
一、背景——西潮澎湃
1、西学东进
自林则徐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以来,王韬、康有为、严复、梁启超、陈独秀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将眼光投向外国,他们从书本上或亲身留洋学习国外的科学技术和理论思想。一如胡适所说——“在输入学理一方面,我们可以指出《新青年》的易卜生号、马克思号,《民铎》的现代思潮号,《新教育》的杜威号,《建设》的全民政治的学理,和北京《晨报国民公报》、《每周评论》,上海《星斯评论》、《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广州《民风周刊》……等等杂志报纸所介绍的种种西洋新学说。”②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大舞台,舞台上活跃着的,主要是各种西方思想先贤尼采、博格森、杜威和罗素等思想在中国的“代理人”,西学归来的胡适也不例外地成为了导师杜威及其思想的“代理人”。
2、胡适求学之路
胡适13岁在上海的学堂求学时阅读了严复所译的赫胥黎著作《天演论》,这也许是他所看的第一本西学著作。1914年9月,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研究部主攻哲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胡适的一生的杜威教授。胡适曾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③1917年,胡适等一批留洋学子学成归国,壮大了自由主义的队伍,掀起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自由主义浪潮。作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在复杂的形势中毅然坚持自己的思想理念,这是他创办《努力周报》这份具有自由主义倾向刊物的大背景。
二、导火索——与《新青年》分道扬镳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原本是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新文化运动战士的重要阵营,陈独秀和胡适也在私下结识为情谊深厚的朋友。后来与友人的一场争论,“逼”出了胡适的“文学革命宣言”,只不过后来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时候,胡适将其改为了“文学改良”,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引起中国文坛和思想界的热烈反响。但相对于胡适游移的态度,陈独秀以坚决的态度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扯起“文学革命”大旗,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后来胡适与《新青年》分道扬镳,创办《努力周报》,有一部分原因是以《新青年》团体为中心的新文化统一阵线,开始发生了分化。原先并不谈政治的《新青年》,对政治却谈得越来越多,众《新青年》同人的分歧也日渐暴露出来。胡适不能接受一份提倡文学革命的文艺性杂志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专刊。后来陈独秀在给胡适的信中承认《新青年》的色彩的确过于鲜明,胡适便顺势而上,提出将杂志迁至北京重办,陈独秀不同意,《新青年》同人内部分裂已成事实,杂志也没有再办下去。
三、实质——问题与主义之争
(一)胡适开始谈中国政治
胡适与《新青年》的“分手”,表面上是因为自己本来只想在杂志上谈谈文学革命,真正的内在的原因则是胡适与陈独秀的政见思想不同。他在《努力周报》上说到:“那时正是安福部极盛的时代,上海的分赃和会还不曾散伙。然而国内的新分子闭口不谈具体的政治问题,却高谈什么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我看不过了,忍不住了,——因为我是一个实验主义的信徒,——于是发愤要想谈政治。”④这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育生物学教学课件08-1 原肠作用.ppt VIP
- 【中考真题】202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2025年职业资格大学辅导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docx VIP
- 一种电池模组手动入箱定位及导向机构.pdf VIP
- 边立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ppt VIP
- 纳米氢氧化镁晶须的制备及其分散性研究.docx VIP
- 肥厚型心肌病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内河码头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领导德性量表的编制.docx VIP
- 石化受限空间作业标准化管理方案-图文并茂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