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古诗词修辞鉴赏
高考古诗词修辞鉴赏 课本修辞举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绵绵不断的江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的忧愁,化抽象的愁为具体可感的江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绪的绵绵不断,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雪喻浪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洁白和壮阔,亦从侧面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回头看刚才那狂风大作的情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是无所谓的。在这里,作者用自然界的风雨和晴朗的天气变化,暗喻人生起落沉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一个“无”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经受了风雨考验后变得更加超脱旷达、平静自适的苏轼。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拟人,“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抒发作者的惜春之情。 5.终岁不闻丝竹声 6.门前冷落鞍马稀 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 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比喻 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10.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反问 11.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比喻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⑴,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⑵,会被东风暗拆看。[1] ⑴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 ⑵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书札:即书信。[2] 【译文】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赏析】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全诗含蓄凝练,想象丰富,色彩鲜润宜人,情思沁人心脾,韵味悠长,颇具艺术美感。 2012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钱珝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白话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含蕴着凄婉哀伤的情绪。 2012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相同点: 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1分) 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1分) 不同点: 李词运用明喻 手法,秦词运用暗喻; ( 1分) 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1分)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去台空,只剩江水东流。昔日吴宫繁华热闹,如今小径长满闲花野草。东晋名士何等风流,如今空留坟墓供人凭吊,青天外,三座高山若隐若现。白鹭洲,将那长江一分为二。茫茫浮云,遮住太阳。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doc
-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史上最全).doc
-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2配套课件:1.2.3 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ppt
- 高中数学北师大必修Ⅴ1.4数列的应用 课件.ppt
-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殷希群20110414)).ppt
- 高中数学课件 2.1.2向量的概念.ppt
-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 选修1-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第一课时 课件.ppt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课件: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ppt
- 高中文科立体几何单元检测卷.doc
- 高中数学选修2-3统计案例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