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doc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题 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12.(7分)①(3分) B ②(4分)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14.(1分)津亭 15.(3分)D ??? 【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 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注】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何。??? ⑤春心,指春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