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秦岭金矿田包体同位素探究及成因
小秦岭金矿田包体同位素探究及成因摘要 小秦岭金矿田各矿床的包体同位素研究,可以确定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时代,对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及金的富集规律意义重大。
关键词 包体同位素;矿床;热液;成因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10-02
小秦岭地区的金矿脉,通过多年来对区内矿体分布、矿体形态、含矿性、围岩蚀变、包体及同位素研究综合分析,目前认为属变质—热液金矿床,含矿热液来自地壳下部地幔的去气化,带着热量,参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形成金矿热液溶解了太华群地层中的部分有用组分,充填在燕山期形成的剪切构造裂隙中,在中低温状态下形成含金矿及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即Ⅰ黄铁矿—石英期,Ⅱ石英—黄铁矿期,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期,Ⅳ碳酸盐—石英期。其中第Ⅲ期是主要成矿期,第Ⅱ期次之。
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包括:矿体分布、矿体形态、含矿性、围岩蚀变观察、同位素研究及包体研究成果。
1)首先是小秦岭地区的金矿脉,分布在燕山期文峪花岗岩体外围,而且距岩体越远则成矿温度下降,氧化系数增大。较早的太古代形成的桂家峪片麻花岗岩则被金矿脉切穿,而燕山期文峪花岗岩岩体内无金矿矿脉。
小秦岭地区金矿脉与燕山期花岗岩相关这一点与河南其它地区金矿如崤山、上宫、祁雨沟等地金矿是相同的。
2)其次是矿体形态呈脉状,走向110°~290°左右,中等倾角,舒缓波状,矿脉中或矿脉边有碎裂岩、碎糜岩、糜棱岩、千枚岩等构造岩。由此可见,成矿热液是充填在燕山期形成的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压扭性剪切断裂中形成矿脉的。
对矿脉的仔细观察发现成矿有不同期次、结晶习性、组份、含矿性不同,即Ⅰ黄铁矿—石英期,Ⅱ石英—黄铁矿期,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期,Ⅳ碳酸盐—石英期。其中第Ⅲ期是主要成矿期,第Ⅱ期次之(详见2-14成矿期次划分及矿物生成顺序)。这说明热液有多期活动,断裂构造有多期活动。
3)第三是围岩蚀变,主要是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厚30cm左右,其它蚀变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这说明成矿过程中,热液不仅是充填在构造裂隙中,对于近矿围岩还有化学交代作用。
另外,小秦岭金矿田各矿床的δ34S,由西南到东北离散度加大,即由近文峪岩体到远离岩体氧逸度增高,东北部剥蚀较浅。
(2)碳氧同位素
矿脉中碳同位素δ13C很接近,在-4.27~7.6‰之间,离散性小,与地幔中去气作用的δ13C -5‰相近,说明成矿热液中的碳来自地幔。
矿脉中的氧同位素δ18O在2.82~9.04‰之间,离散性小,介于岩浆水和变质水之间,反映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包括部分变质水。
(3)硅同位素
(4)铅同位素
铅的年龄在220~946百万年之间。有人据此认为金矿生成于元古代,但这与其它多方面证据矛盾,可能只是反映了元古代的相关热事件。
5)第五是包体研究
经研究有两类包体:一类是原生包体,在Ⅰ期矿化阶段形成的包体。另一类是次生包体,是Ⅱ、Ⅲ期矿化作用叠加后形成的包体。
包体组分:大量组分是水,其次是食盐,含量在10±3.5%之间,少量CO2及SO42-、K+、Ca2+、Mg2+等离子。
6)金的富集规律
从小秦岭矿田范围来说,金的富集主要由燕山晚期花岗岩成矿热液活动决定,其次是有利的容矿构造,第三是酸性围岩较基性围岩利于金矿沉淀。首先,矿区在闾家峪组地层中,其中暗色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是由拉斑玄武岩变来,偏酸性浅色黑云斜长片麻岩由花岗闪长岩杂体变来,都有利于金矿沉淀;其次,矿区在老鸦岔背斜北翼,有利成矿的容矿构造—向南或向北的舒缓波状、缓倾斜的压扭性大断裂比较密集;金渠矿区距文峪花岗岩体7km左右,正是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周围成矿热液活动中心地带,所以形成较大金矿体。
具体到矿区内部,金的富集与矿脉形态、部位、热液活动期次及矿化强度密切相关。
从矿体分布上看在向北缓倾大脉,如201、202等矿脉下盘有向南缓倾斜的矿体,二者并不相接,南倾矿体分布有大致的等距性,约五六百米一个矿体,单矿体的金金属资源储量在1t~2t左右。
就矿脉的形态,矿脉的缓倾斜部位利于成矿。
另矿脉走向产状变化部位利于成矿,矿脉中心部位利于成矿。
反之,矿脉陡立部位,两端尖灭部位不利成矿。
但应该说明,在矿脉中,分枝复合部位有利于成矿,这与矿脉尖灭是不同的。有的矿脉在近端部也形成较富矿体。
还应该说明在少数情况下,近水平的糜棱岩中,矿脉很薄,仅厚1cm~2cm,也不成矿,考虑到矿脉在走向上同样是舒缓波状,出现这种少数现象也可理解。
就热液活动期来说,第Ⅰ期脉石英厚而大,乳白色,含少量粗粒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