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倾注感情,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世界,才能形成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由此可见,情感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渗透其中。而因为语文的学科特点,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语文阅读情感教育的探索 回顾初为人师时,我满怀激情地走上语文讲台,充满深情地描绘着祖国的壮丽山河,讲述着感人至深的故事、传递着款款的深情……但是讲台下的学生却是一张张漠不关己、盲目迷惘的脸庞,甚至有时还会送上一两句“风凉话”。 这时我很困惑。难道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一块块顽石,风吹不动雨打不进?可是一次偶然使我发现他们埋藏着的深情,我发现自己错了。那是在一节讲解课文《爱之链》的课上。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失业的青年在自己穷困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后受到帮助的故事。我一句不经意的问话“你们是否受到帮助?你们是如何看待帮助别人?”却在班级里炸开了锅,学生的心扉被拉开了一角,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有一位女生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不禁潸然泪下。学生的情感在那一瞬间被激发了。 这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究竟是什么使学生深埋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为什么学生的心扉不能敞开呢? 首先,从整个小学六年级的课本来看,几乎篇篇文章都涉及到了情感的教育。而这些情感归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乡、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爱之链》、《姥姥的剪纸》等;第三类,表现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哲理,如《最大的麦穗》、《小草和大树》、《生命的林子》等。此外还有其他的如介绍科普知识等等。 而我们以往在教授这些课文时,往往照本宣讲、脱离实际。特别是第一类的课文,我们常把这类课文的学习上得似政治思想品德的说教课,自然在情感上也就得不到学生的共鸣。 其次,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类孩子从小到大享受着众人的宠爱,在情感上他们较单一,多数表现为接受他人的爱而缺乏与他人情感的沟通和付出。并且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的迷茫状态,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显得十分急躁。所以,当老师在对大情大爱做教条式的讲述时,不仅不会得到学生的附和,相反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自然他们怎么可能在其中投入情感呢? 不仅如此,作为县城的学生,他们相对于大城市的学生而言,视野不够开扩,知识面狭窄,他们到过的地方又少,课文中有些内容是他们没经历过甚至无法想象的,他们在感情的表达也更为内敛。 找到原因后,我开始寻求解决之道。以下是我在这条探寻之路上拾获的一些浅见。 二、语文阅读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言传身教、细致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充满激情。但是一个教师单有激情还不够,他还需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新知识,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获到充实而又甘甜的幸福和欢乐。 但是教师仅仅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有一颗细致、敏锐、真诚的心。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掌握。在对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后,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启发。利用课文中不同的情感把学生的真情激发出来。 (二)走入课本、贴近生活。但是小学课本中有些内容和情感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他们成长的人生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这种情感自然就无法被学生接受甚至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真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课文内容,从现实生活或故事中寻找情感的相通点。 如在讲述《广玉兰》这篇课文时,我在校园中摘了几朵广玉兰,让学生仔细观察广玉兰的形状,再请学生回忆当广玉兰花开时,在树下玩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