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VIP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新人教版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精品专题专题十四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酷辣时评学科网 洪雅县秋季绿化工作中,实施了一项“重要行动”:“按照该县秋季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干部职工,都必须在自家阳台上或庭院内栽种至少两株三角梅。督查发现未栽种者,将受到通报。”这一“全城遍栽三角梅”的统一行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争议。w@w#w$.!ks%5 (2009年11月22日《华西都市报》) 酷评:美化、绿化家园的确是一件好事,但这些事需要每一个人自觉地去做,如果靠行政手段来予以干预或强制推行,必然让“好事”变味。要想让“全城遍栽三角梅”的闹剧不再上演,关键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强化官员的法治意识,给公权力戴上必要的“枷锁”,让官员在行使权力、出台红头文件时多问问自己:是否“越位”了? 第一关:考点关 展望高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赏心亭 课 堂 激 趣(本栏目教师用书独具) 一、课堂导入学科网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溢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古典诗歌。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和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你看,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是听一曲琶琵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是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仲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二、目标重点 1.把握《考试大纲》中的要求,了解命题规律。 2.掌握解题技巧,进行针对性训练。 瞭望台 考 纲 精 研 一、复习定向 本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透过作者的情感世界的窗口调整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和一定的表现手法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什么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等。w@w#w$.!ks%5 二、命题趋势学科网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要求是在逐步提高的,试题的难度也是在逐步加大的。据此,我们可以对今后的“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作如下预测: 1.考查重点:山水景物诗,以考查景物诗为重心;咏怀咏史诗,以考查咏怀诗为重点;名家作品,转向以非代表作为考查重心;非名人作品,则以迁移阅读鉴赏为考查重点;对比鉴赏,以求异寻同为重心;迁移鉴赏,以课内外结合为重心;诗词并重,以诗词联姻为选材重点;关注曲词,以类比联想为核心;考查角度,以语言手法、情感为考查重心。 2.考查形式:就一首古诗从理解和赏析两个层面各拟一道简答题;对一首古诗就其内容或形式方面写一段百字赏析短文;提供对一首古诗的两种不同看法,要求考生对自己认同的看法阐述相关理由。试题的考查点之间,不但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彼此间有层进关系,即假如题干是两问,则前一问的解答往往是后一问解答的前提或基础,后一问的解答也往往是前一问解答的跃进或深入。 3.对领悟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将进一步加强,即重视个性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领悟倾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诗歌意象和人物形象,炼字和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总之,“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将在考题中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并采用“有限开放”(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否则,考生将满纸涂鸦,不知所云,或者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命题形式来加以考查。 菁华苑 考 题 精 练 1.(2009·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学科网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