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染色体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临床应用探究.pdfVIP

四种染色体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临床应用探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四种染色体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临床应用探究

四种染色体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 临床应用研究 博士研究生:吴菁 指导老师:钟梅教授 摘要 染色体异常是与遗传相关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因而染色体发生异常,将会导致基因增加或缺失,从而出现智力低下、多种器 官、组织畸形,表现出多种症状和体征,它是造成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响严重的是迄今为止,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唯一有效措施是在孕期及早发现, 及早处理,避免此类患者出生。 染色体异常分为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胎儿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生在2l, 18, 13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X、Y的非整倍体异常,该类异常占活产儿染 色体异常的95%,临床主要表现为2l-三体综合征(DownSyndrome,DS),18. 三体综合征(EdwardSyndrome),13-三体综合征(PatauSyndrome),45,X (Turner Syndrome),47,XXY(KlinefelterSyndrome)等。在所有染色体异常 中,DS是最常见染色体异常,没有产前诊断和治疗性流产干预的情况下,其 出生率约为1.5%0。众所周知,DS是一种中度~重度智力低下,机体功能缺陷, 器官多发畸形等的综合症候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有15~50%是DS。至今尚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DS的医疗看护、康复、特殊教育与培训是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有大量的投入,而且绝大多数病人丧失工作能力,只能被动地依靠社会、 家庭的抚养。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和负担。 由于染色体异常无法治疗,因而孕期通过产前诊断,阻止异常的胎儿出生 摘要 是降低染色体异常出生缺陷率的有效措施。产前诊断如果发生错误会导致患儿 出生或正常胎儿流产,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用于产前诊断的检测技术要求技 术成熟、诊断准确率高,最大程度避免误诊和漏诊。20世纪70年代,首例羊 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的成功,实现了在妊娠中期对染色体异常胎儿做出明确 诊断,标志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建立。几十年来,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曾是检 测染色体异常的唯一方法。近十余年,随着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很多新的染色体异常诊断技术开始发展和成熟。目前,用于产前诊断染色体异 常的检测技术主要有3类技术,一是细胞遗传学技术即核型分析;二是快速染 detection,RAD)技术,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技 色体异常检测(rapidaneuploidy insitu 术(fluorescence fluorescence chai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reaction,OF.PCR);三是分子核型 技术即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genomic oraCGH)。由于任何一种检测技术都不可能完全诊断 hybridization,array.CGH 染色体异常,面对众多的检测技术,如何兼顾效益和检出率选择合适的检测技 术用于产前诊断,关键是充分研究和了解各种染色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核型分析技术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 它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后,再进行核型分析。产前诊断的绒毛、羊水细胞有两种 培养方法:原位法和培养瓶两种方法。原位培养方法培养时间短,成功率高, 对细胞培养中的嵌合问题容易判断。培养瓶法现在国际上已摒弃不用,绝大多 数实验室都使用原位细胞培养方法。大多数使用平皿盖玻片的原位细胞培养方 法,操作繁琐,对技术要求高,因此在国内尚未推广应用。很多国内实验室还 是使用培养瓶法进行细胞培养。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操作简单、容易 掌握、培养时间短的原位培养方法,来推广此培养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从而保 证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尽管核型分析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但由于细胞培养时间长,诊断 周期长,一般需要2、3周,给孕妇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在细胞培 II

文档评论(0)

hfenxchuangj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