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的应用提取及加工方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蟾酥的应用提取及加工方法

蟾酥的应用、采集、加工及炮制学院:化工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制药工程班级:一班姓名:张雪蟾酥是蟾蜍皮肤和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有着很高的医疗价值。其在我国分布广泛,产地有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辽宁、湖北和新疆等地亦有出产。由于产地众多,蟾酥有多个别名。其最初记载名为“蟾酥眉脂”,后在《日华子本草》名蟾蜍眉酥;至《本草衍义》方名蟾酥。到近代有蛤蟆酥、蛤蟆浆等俗称,书中记载蟾酥为同属多种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可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蟾酥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之功,故可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则昏厥之证,常与麝香、丁香、苍术等配伍,如蟾酥丸。 亦可用于恶疮,瘰疬(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本品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作用,外用、内服皆有良效。用治恶疮肿毒、痈疽疔疮等症,以之与雄黄、枯矾、朱砂等配伍,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白汤下,甚效,如《外科正宗》蟾酥丸。治疗烂喉丹痧、喉风、乳蛾(扁桃体炎)及咽喉肿痛,常与牛黄、雄黄、冰片等配伍,如六神九。 近年用蟾酥治疗各种癌肿,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如用治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内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临床亦用于呼吸、循环衰竭,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压作用,并有显著的兴奋呼吸作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本品所含主要成分在化学上属族化合物,总名蟾二烯内脂,其中包括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蜍它灵、蟾蜍灵等多种。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和氨基酸。此外,尚含有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蟾蜍色胺等,以及蟾力苏、蟾毒灵、肾上腺素等。蟾酥毒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蟾蜍灵、华蟾蜍精具有与肾上腺素相似的升压作用和中枢性兴奋呼吸作用,蟾酥80%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其中蟾毒灵作用最强,相当于可卡因的90倍;蟾蜍总甙注射液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蟾酥还有镇痛作用,对横纹肌、子宫和输卵管有兴奋作用,还有平喘、镇咳、抗炎、抗肿瘤、抗放射及升高白细胞等作用。附药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其味辛,性凉,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适用于痈疽疮毒、疳积腹胀、瘰疬肿瘤等证到了现代,《中国药典》规定其来源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蟾酥入药广泛且有毒,入药需经加工炮制,故其来源及加工炮制不同,功效亦应有差异。采集季节蟾酥产地众多,不同地方对于蟾酥的采集加工方法存在差异。不同的地方,气候各异,蟾蜍的生长习性也有差异。长江以南,蟾蜍每年4月开始繁殖,5—9月则可以采浆,而其中7~8月是高峰期。华东地区有的采浆于4月份开始,延迟到9月份结束。一般来说,在蟾蜍繁殖季节外的任何时候均可以进行采浆,但应根据气温和蟾酥活动情况而定。蟾蜍是两栖动物,一般在寒露后蛰伏水底越冬,清明节前后浮游水面产卵,芒种期间上岸,当其从水中爬上陆地后,由于生长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干燥条件,其耳后腺及皮肤腺就会不断分泌出浆液来润湿皮肤,防御外侮。所以在这个情况下采集蟾酥浆是最适合的,通常是每年6—7月份。而且这期间的蟾蜍饱食终日,浆液最足,品质也最佳。若过早或过迟采浆,蟾蜍的营养补充不足,体力欠佳,常出现蟾酥鲜浆浓度稀薄,折干率低,从而影响蟾酥的质量。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有限,有人通过养殖蟾蜍来制取蟾酥,实行“养蟾取酥”,通过捕抓野生蟾蜍后进行人工养殖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还保证蟾蜍的营养供给,保证蟾酥的质量。可见,不同的地区气候和水土环境各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蟾蜍的生长状况,从而对其分泌的蟾酥浆的质量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对于何时进行蟾酥的采集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合理的取浆方法很重要,一方面保证蟾酥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古代只是简单的指出刮浆的部位是“眉间”“眉棱”。现代的刮浆部位也有讲究,通常是两个部位 :耳后腺,紧靠蟾蜍耳后的一对扁圆形大疣粒,即为耳后腺,浆液最多:皮肤腺,蟾蜍背部的皮肤腺瘤状突起。采浆时,先采耳后腺浆液,后采皮肤腺浆液。现代记载采浆方法有挤浆法和刮浆法两种。挤浆法:左手捉蟾,右手持夹钳,适度用力夹挤,挤尽耳后腺体的浆体。刮浆方法中又分为“捆捉刮浆法”和“三点加压刮浆法”两种。“捆捉刮浆法”是抓住蟾蜍的后腹部,拿到瓷盘前,用拇指压住其背部,其余四指轻轻压住腹部,使耳后腺充满白色浆液后,再持钳进行夹挤取浆,使蟾浆溅射在瓷盘里;“三点加压刮浆法”是用拇指压住蟾蜍背中柱,食指压住头部,其余三指从侧面抵住腹部,待加压使耳后腺充满浆液时则依上法夹挤取浆。历年来,人们对于刮浆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总结出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