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田泥鳅繁育及养殖技术探究
稻田泥鳅繁育及养殖技术探究摘要 在稻田进行泥鳅繁育及养殖,并将鳅苗养成商品鳅,旨在探讨稻田养殖泥鳅的可行性。经421 d试验,养成10 g以上成鳅380 kg,仔鳅2万尾,折合收入29.4万元/hm2,利润11.38万元/hm2。
关键词 泥鳅;稻田;繁育;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53-02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于鲤形目鳅科。除西部高原外,泥鳅在国内自南至北均有分布。其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堪比“水中人参”,是重要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也是出口韩国的淡水鱼之一。泥鳅的养殖方式有水泥池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木箱养殖、稻田养殖、无土养殖等多种。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生产者都需有一定的鳅苗或获得鳅苗的渠道。目前,宁国市方圆200 km内没有能批量供应泥鳅苗的鱼种场,一些养鳅的农户迫切需要解决鳅苗来源问题。为此,笔者于2011年3月7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宁国市霞西镇东湖村1块600 m2稻田开展养鳅试验,繁育鳅苗,养殖成鳅,探讨稻田养鳅可行性。试验结果较理想:该试验收获稻谷320 kg,收入640元。种稻成本合计260元,其中农药20元、种子款60元、机耕费150元、化肥款30元。养鳅收入合计17 000元,其中成鳅销售款15 200元,水产品(仔鳅)收入1 800元。养鳅成本合计10 550元,其中种鳅款450元、饲料款2 600元、肥料款700元、鱼药款200元、电费300元、低值易耗品折旧费300元、管理费6 000元。稻田养鳅总投入10 810元,总收入17 640元,总利润6 830元,投入产出比1∶1.63。现详细介绍泥鳅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1 稻田选择
试验稻田地处山区,环境条件符合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田埂坚实,黏性土壤,不漏水。水源来自东津河上游溪流,常年流水,水量充沛,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89标准。设置矩形稻田1块,东西长30 m,南北宽20 m,面积600 m2。
2 养殖准备
一是加高、加宽、夯实田埂。垄面距埂顶60 cm,埂顶宽50 cm,埂底宽80 cm。二是开挖鱼沟、鱼溜。距东侧田埂6 m,筑一子埂,挖出120 m2的鱼溜,铲除溜内50 cm厚田泥。在子堤西侧田块撒施牛粪500 kg后,机耕平田,再在田中央开挖“十”字鱼沟,沟宽150 cm、深40 cm。用廉价的毛竹内层篾片编制挡泥板,固定于鱼沟两侧。溜、沟面积180 m2,占稻田整体面积的30%[1-2]。可种稻面积约400 m2。沟、溜相连,结合部建闸门。三是安装防逃设施。田埂顶部用密眼聚乙烯网片做防逃墙,网脚入土20 cm,网布地上高40 cm。安装进、排水管[3]。管材为耐用的PP-R管,DN63型,管上装塑料球阀控制流量,管口扎牢双层密眼网防敌害、防逃逸。鱼溜、稻田进、排水系统各自独立。
3 水稻种植
3.1 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为皖稻119,其叶片挺立、株形紧凑、抗病、抗虫和抗倒伏。
3.2 育秧
软盘育秧,栽前施用防叶瘟药,带药移栽,减少田间施药次数。
3.3 栽秧
5月26日手工插秧,栽苗约0.9万株。插秧前用长手柄泥钯耙平、耙松田泥,兼顾除草。
3.4 水位管理
插秧后,烤田期除外,垄面以上水位保持5~20 cm。高温期加深水位。
3.5 追施化肥
栽秧5 d后,秧苗开始生根,追施尿素4 kg。
3.6 病虫防治
针对水稻危害最大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选用物理防治法和药物防治法进行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采摘虫卵,拔除枯心团,并在鱼溜中央安装、使用1只频振式杀虫灯。该灯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黄色外壳,引诱害虫,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害虫扑灯后落水,大多被泥鳅摄食。杀虫灯于6月2日安装,9月底撤除。药物防治:7—8月,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处于危害最大的四(2)代及五(3)代,施用噻嗪酮加井冈霉素加三环唑组方药物,防治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兼治稻瘟病。仅施药2次达到防治效果。施药技术上做到足量对水,均匀喷雾。
3.7 收割稻谷
9月8日,手工收谷320 kg。
4 泥鳅繁育
4.1 产卵池设置
将鱼溜用作产卵池。2011年3月2日,用彩条塑料布将鱼溜一分为二,塑料布下脚入泥25 cm,用脚踩实。溜内注水70 cm深,投施经发酵的牛粪270 kg。检查、修理鱼溜防逃系统。关闭溜、沟结合部的闸门,不让种鳅进入鱼沟。
4.2 种鳅选择
用地笼捕获当地野生黄板鳅作为种鳅。♀鳅胸鳍末端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