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汉语史稿.doc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考察汉语史稿

第二节?? 动词的发展 一、动词发展的一般概貌 1.上古汉语时期 动词是表示人物行为、心理活动的词,甲骨文时代,动词几乎全是单音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例如: 1.王勿鱼,其守。(佚存656) 2.贞:我不其受年?(粹868) 先秦时代,动词的发展仍很缓慢,其基本的句法功能仍是在句中作谓语,没有时体区别,动作发出是由副词、时间词、语气词和上下文来表示的,如: 3.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110 4.今日病矣,予助... 4.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 同时,此一时期的动词也兼有了作状语或定语,对动词或名词起修饰作用的功能。 5.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6.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周南·汉广》) 2.中古汉语时期 中古汉语时期动词发展主要表现在时体范畴的产生。此一时期,动作完成、持续、过去或经历都产生了一定的表达形式。地、底、得、着、了、过产生,关于此一问题,我们把它放在后面一部分内容中来说。 111 3.近代汉语时 3.近代汉语时期 近代汉语时期,动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中古开始出现的时体范畴系统化,逐渐发展完备。 3.1完成体形式有所增加 “了”已普通用来表动作的完成,“讫”、“已”、“却”也虚化为时体助词。但“了”取得了占绝对优势地位,取代了其他助词。 3.2动词重叠式的发展和时体的发展 上古汉语中已经有了动词的重叠,如言言、语语、行行、去去、飞飞。 但它们与近代汉语中动词重叠表短态完全不同,如: 112 1.其母看看将死,... 1.其母看看将死,叫声动地。(变文卢山远公话) 2.如来斋时已到,转转即是日高。(难陀出家缘起) “看看”、“转转”均是表即将之意。 另外,近代汉语中还出现了用动量词表短时体,如:问一问、喝一喝、拂一拂、推一推、闲走一闲走,此“V—V”式; 相了一相、量了一量、摸了一摸,此“V了—V”式; 奈他一奈、瞅你一瞅、捉弄他捉弄,此“VO—V”式。 113 3.3时体动助词“... 3.3时体动助词“来”的广泛应用和“来着”的产生。 3.4“起来”的进一步虚化 3.5“下去”表动作的继续 4.动词作为汉语语法中一个最重要的语法类别,与之相关的一引起语法现象十分复杂,但总是围绕动词的时体范畴而展开的。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到现代,动词的时体逐渐完备,并保持了一种稳定发展的态势。 114 二,动词的形态 ?????? 和名词一样,古代汉语中,动词也有一些类似于词头词尾的附加成分。但是它们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而有的则发展为现代汉语中的助词。关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究竟属于何种归属,实际上仍存在争论。有人就主张将现代汉语中的“的”、“地”、“得”、“着”、“了”、“过”划归为词缀。我们也观察 115 到,这些在现代汉语... 到,这些在现代汉语中被叫做助词的东西,在上古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由实而虚的过程,并在一段时间仅起衬音的作用,这与我们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所见到的词缀大体类似,故尔,我们这里放在这里来介绍,其中有些说法可能不妥,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 关于动词的形态,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类情况:一是仅存于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形态;二是古代汉语中出现,仍使用于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形态。 116 1,仅存于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形态 1)上古汉语类似词头的动词前加成分:爰、曰、言,例见《史稿》P299。 2)上古汉语类似词尾的动词后附成分:思、止: 1.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小雅·汉广》)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小雅·车舝》) 上述二种主要是出现于上古《诗经》中,关于此一现象的看法,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针对此是否是词缀,亦还有不同看法。 117 3)出现于近代汉语... 3)出现于近代汉语时期的动词形态(《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A.却 1.待收陕州,斩却此贼。(《旧唐书·史思明传》) 2.吾早年好道,常隐居四明山,从道士学却黄老之术。(《太平广记》卷四) B.将 3.明明道不在言语上,何必用三寸舌头带将出来。(《虚堂和尚语录》) 4.你可传将寡人圣旨,说与李师师。(《大宋宣和遗事》) 118 C.取 C.取 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太平广记·金缕衣》) 6.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独孤及:送别荆南张判官) 这些词,在使用中逐渐虚化了其较虚的语法含义,从而转向了一个纯粹的词缀的成分。它们都仅在近代汉语中用,到现代汉语中已然消失。 119 2,仍存于现代汉语中的动词的形态 2.1“得”(动尾)(史301) 词尾“得”来自动词“得”,从汉代开始,“得”就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 1.民采得日重五铢之金。(《论衡·验符篇》)//2.世或有谓神仙要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稽康《养生篇》) 这样,就在句法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