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学案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骚》学案_0

《离骚》学案 《离骚》学案 屈原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3、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 【学习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学习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时安排】二时 【学习过程】 第 一 时 (一)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 、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学生大声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默读并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 (3)质疑释疑 、重要词语,注音并解释 苗裔( ): 孟陬( ): 揆( ): 扈( ) : 辟芷( ): 汨( ): 搴( ): 阰( ):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吾道夫先路也: 、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字余田灵均。 名词用作动词 特殊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肇锡余以嘉名    翻译全: (4)理解各部分内容: 第一节: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 第二节: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 第三节: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主旨把握 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 第 二 时 一、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中的诗句说) [明确]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 (2)齐读全,找出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化中,成为我们民族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 美人:比喻君王 2、灵活的诗歌体式 “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三、探究阅读 (1)《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明确】 (2)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 可以理解: (3)学习这篇,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 四、随堂练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