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教学】

1、离别的对象与众不同: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伤别离”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婉约之感。 2、营造的气氛轻松飘逸: “多情自古伤离别。 ”或悲壮有加,或感伤无限,或依依不舍,或同病相怜,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十八首之一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第二单元 诗歌 * * 再别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和闻一多同属于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一个诗歌流派,这个诗派提出诗歌创作应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三美也是徐志摩诗歌创作的特点。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徐志摩一生留下了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徐志摩曾经说过:“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然而徐志摩在匆匆的人生里历经了三段感情,交错于三个不同类型女子(原配夫人张幼仪、美丽少女林徽因、再配夫人陆小曼)的生命之间,她们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其中在1920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邂逅了才情洋溢的少女林徽因。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传世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我这一辈子就只在康桥的那一春,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徐志摩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徐志摩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一、诵读诗歌,品读情感。 畔(pàn)荇(xìng)篙(gāo)溯(sù)斓(lán) 1. 2. 自由朗读诗歌,说出你最大的感受。并思考: 本诗主要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抒情有何特点? 语气: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回环复沓 朗诵:再别康桥 3.听录音朗诵,品味情感,把握节奏。 二、鉴赏诗歌,品读意象。 康桥在诗人的眼里和心里无疑是一种“至美”,那么诗人借助了哪些意象营造出那种“至美”的意境呢? 意境 与 意象 意象就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物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 象 是 体 现 意 境 的 基 础。 读二至六节,找出诗人对康桥感受最深的意象。 金柳,青荇,清潭,星辉…… 第二节:金柳 第三节:青荇 第四节:清潭 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又名为拜伦潭,因为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而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成为“爱、自由和美”的终生追求者。 而他那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也正像天上的虹霓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 这清泉象征着诗人的青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 第五、六节: 面对这样的至美,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接下来的诗意却陡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此时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