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过往-百年及千年对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水过往-百年及千年对接

建水过往:百年及千年对接滇越铁路——我已不知今天到底还有多少人仍记得这个名字,或者还有人说起它时,眼中总是闪着种种对那段历史回味的泪光。 滇越铁路——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条还在使用的米轨铁路。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法式建筑的黄墙红瓦早已斑驳,半开着的百叶窗已无昔日的风姿,哥胪士酒吧和高悬十字架的教堂早已变成农家堆粮的仓库……然而,在这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仍然鸣响着汽笛的钢铁之路上,究竟隐藏和淹没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建水,一个熟悉的名字。它是一个历经千年的古城,在这里,那些历史的喧哗早已慢慢退去,留下的只能作为一个名胜的遗迹罢了,但是在这里我们闭上眼仍能感受到曾经绽放的光彩。那些千年的过往,那些人,那些事,在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籍中静静的躺着。有人翻阅,它就成了辉煌,无人问津,也只能堆在那里当做一个摆设。 然而,人们记住了建水的千年的风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穿越这里的那条个碧石铁路,依旧静静的躺在这里。个碧石铁路本不属于滇越铁路,但却是滇越铁路催生出来的中国第一条、也是惟一的一条民营铁路。 滇越铁路开通不久,当地的商贾们见火车运输能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便联名上书云贵总督李经羲要求修建一条铁路连通碧色寨、鸡街、个旧,并延至建水、石屏。因而在滇越铁路的历史中,建水也留下了一个名字。在这个站上,建水的千年历史风情随着这开放的铁路,在铁轨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把建水真正的摆在了世界的面前。 翻看着关于这条铁路上关于建水的一切资料,我看得有些仓惶,我害怕回味那些抹不掉的痛,也许这些痛只是属于修建铁路的那些死去的人们,或者说是属于当时站在修建铁路上的那些劳工们。但是看着静躺在这里的铁路,我们没有能力为它写一首闻名世界的诗,我更没有能力发动所有人一起把这条铁路当做我们所有人的遗产,一起去爱护它,把关于它的真实摆在世人面前。 于坚曾说过:“滇越铁路与别的铁路不同,它有一种超凡气质,别的铁路你永远都是乘客,但滇越铁路,却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位诗人。”从这里开始,我们去寻找我们心中的那首诗。 从云南建水西去15公里左右,穿过一片片水田,一条条路,再跨过一道小的石桥,便进入滇南古村落团山村蜿蜒的土石道。这里,也是个碧石铁路上建筑非常有特色的一个站,然而,在前些年,这个站被拆除了。在这里,没有喧闹的大街,没有匆匆的行人,只有在大树下懒洋洋晒着太阳、吸着水烟筒的老人,因看到陌生人而突然停止嬉闹、像看外星人一样惊诧的孩子们,背着金黄色的稻草姗姗而来、擦肩而过的农妇,聚在门楼不远处的石台上、闲坐聊天的村民。 村子坐落在一处山坡上,村里的房屋一律坐东朝西走向,青石板路在成片的古旧房屋之间蜿蜒向前。村子的脚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河岸上,是营运了100多年的滇越铁路。上个世纪给团山村带来过繁荣的这条铁路如今已不再繁忙,但它依然屹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着那些年的历史,也仿佛在思索着未来的命运。 历史记载,距今600年的明朝时期,一个名叫张福的江西商人经过团山村,见团山“山川毓秀、风俗醇美、形式耸拔、众山环拱、甲于全滇”,心中大喜,当即决定在团山定居。之后,张福在这里娶妻生子,并以“百忍家风”为训,世代相传。至今,团山村80%以上的村民都姓张。600多年来,团山村的张姓族人与村子里的原住民——彝族和睦相处,文化交融。 明朝末年,团山村曾经显赫一方。现在的团山村,大体的轮廓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保存至今的寨门、宗祠和寺庙,就是当时村子显赫的物证。这个村子大多姓张,以前这里的人大多有钱,于是当滇越铁路的复线个(临)碧石铁路修到建水时,这个村子的人出重金入股,为的是要铁路往村门口通过。 20世纪初,滇越铁路开通后,原本为盐商的团山村张氏族人改了行,从事采矿业。他们经营着数十个商号,通过滇越铁路,把矿石运出去,远至上海、香港、东南亚等地,获得了巨额财富。这些商人回到团山村后,大兴土木,精心打造自己的宅院,显示富贵的身份,“八大院”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的。 600多年过去,这里依旧一派古色古香。几个世纪的变迁,这里留下的十分少见的旧式民居依然存在着。民居,是这座村庄的独特之处。村里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大量富有特色的清末民初建筑。八大院、四寨门、上庙、下庙、私塾、张氏祠堂等,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团山村的不同方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八大院”,包括张家花园、皇恩府、将军第、营长府等,均是深宅大院,其中张家花园占地面积达到了1万多平方米。2003年,团山古民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无论从历史、人文、建筑、美学、宗教,还是艺术的角度去审视,团山村保留的民居群落和宗祠、寺庙,都能令不同天赋、教育、地域、宗教、民族、性别、政治的人由衷地称奇叹服。”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的专家如是评价团山村的历史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