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宝卷叙事形态及《沪城奇案宝卷》启示性意义.docVIP

河西宝卷叙事形态及《沪城奇案宝卷》启示性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西宝卷叙事形态及《沪城奇案宝卷》启示性意义

河西宝卷叙事形态及《沪城奇案宝卷》启示性意义[摘要]宝卷这种民间通俗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既有文学神奇故事的娓娓动听、神奇迷离,又有抒情艺术如诗歌、音乐和曲艺等的重复性和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这种美学效果是以散韵结合、以韵为主的方式叙述来实现的。在叙事形态上,宝卷,尤其是河西宝卷又具有初期民间艺术大多有的那种悲情喜剧、因果故事和神奇寓言故事的程式化特征。这是宝卷这种民间通俗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的显著特征。现代河西宝卷《沪城奇案宝卷》等的出现,接通了以现代意识利用旧形式发展新文学(包括通俗文学)的现代文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的新理路,也为现代民间俗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可资借镜的榜样。 [关键词]河西宝卷;因果故事;神奇叙事;叙事形态;《沪城奇案宝卷》 [中图分类号]I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0-0025-07 宝卷这种民间通俗文学及其戏曲艺术形式,是从佛经变文、俗讲等传统艺术形式演变而来。但是,宝卷却与它们又完全不同,在主题、形式上差异很大。实质上讲,宝卷这种通俗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在它们基础之上的新创造,是一种在形式、内涵及其功能方面完全不同于它们的一种民间通俗文学及其艺术新形式。 就文学层面来讲,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有其非常独特的特点。它的散文叙述,以诗重叙的固化的叙事方式,是这种民间通俗艺术形式的文学性的主要表现。由它的教化和娱乐等多项功能决定,尤其是由它的宣扬“三教”思想的性质决定,在叙事形态上,它又具有初期民间艺术大多有的那种悲情喜剧、因果故事和神奇寓言故事的程式化等多项特征。悲情是指宝卷的内容性特征,后两者属于宝卷的形式特征。具有这些特征的民间通俗艺术形式,仍然是敦煌俗文学、民间通俗艺术形式的发展。这种宝卷在现、当代不同时期都出现过,如《救劫宝卷》、《沪城奇案宝卷》等。由于它们出现在民间,又在通常所说的边陲之野出现,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学术界发现。其实,这种民间通俗艺术形式的叙事及其形式转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我们发展现代俗文学及其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启迪价值。 一、悲情故事 几乎所有的宝卷故事叙述的都是悲情故事。叙述悲情故事,是宝卷故事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态特征。如《赵五娘卖发宝卷》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悲情故事。它叙述的是赵五娘在丈夫出外考取状元,享受荣华富贵,因胆小怕事顾不了父母和赵五娘,而她在饥荒难中赡养二老艰难生存的悲情故事。此故事的悲情,体现在白发二老的劝子考功名、赵五娘新婚夫妇的悲情离别、饥荒中贼人抢劫五娘的救荒粮、白发老人的相继去世、赵五娘在二老坟头埋葬之举上。宝卷中叙述的这些事件,无不是悲剧性事件,体现出浓厚的悲剧性情绪。 这类宝卷在河西宝卷中占绝大多数,像《方四姐宝卷》、《孟姜女哭长城宝卷》、《昭君和番宝卷》、《落碗宝卷》、《丁郎寻父宝卷》《白长胜逃难宝卷》、《苦节图宝卷》等宝卷,都表现悲情,是一个个悲情故事。 在河西宝卷中,这一特征通过宝卷里特有的曲调和地方小调如贤孝等得到强化。像《零零落》、《哭五更》调,就是宝卷故事里最常见的调子。宝卷唱调很多,有“五更转”、“十二时”、“十二月”、“百岁篇”、“山坡羊”、“儿郎伟”、“傍妆台”、“耍孩儿”、“雁儿落”、“画眉序”、“刮地风”等无数种,但“哭五更”调出现的最频繁。这是一个典型的悲调,它一唱三叹,能够把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它最能体现宝卷故事是悲情故事这一特征。在宝卷人物处在危难中的时候,它往往出现。例如《昭君和番宝卷》中,当王昭君在番王逼婚之日近时,感到生日已经不多,悲伤难耐,于是就哭起来: 却说昭君娘娘感到吉日越来越近,想起自 己短促而多灾多难的人生,不免伤感万分,哭干的眼泪,又止不住地流将下来。夜深人静,在呼啸的北风中,更显得寂寞和孤凄。闻见远远传来刁斗声,悲声难咽,就唱起哭五更来了: 一更里,月将明,怨恨汉皇太狠心。舍奴和番保太平,心中绝无夫妻情。我的天啊,没有一件半兵器。 二更里,月转高,想起父母无人管。生的儿女在北番,终年无人谁奉养?我的天啊,一肚子冤枉向谁讲? 三更里,月正中,想起护送刘文龙。他虽早早会朝廷,也多受苦为我身。我的天啊,丢下娇妻也伤情。 四更里,月到那西,昭君娘娘哭昏迷。内侍宫女都来齐,急叫我醒都离凄。我的天啊,哭断肝肠切且涕。 五更里,月落山,自幼苦命多大难。思想故土难回还,一家骨肉都离散。我的天啊,一抔黄土思梦乡。 在河西宝卷的代表作《仙姑宝卷》中,我们看到霍去病将军也在“哭五更”: 一更里,好伤心,将军独坐在中营。河宽水大隔住人,十万大军无吃用。十万兵,十万命。我的天。二更里,好心惊,无有粮草无救兵。马匹乏弱不能行,走起路来挣不动。跌倒地,不能行。我的天。三更里,好心酸,哭声惊营众好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