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种地瓜 十一、种地瓜 本文选自杨逵全集原以日文写成,后由
本文選自楊逵全集。原以日文寫成,後由張良澤先生譯為中文。小說的背景是日治時代的典型臺灣農村,以故事的主人翁——少年林清輝徘徊歧路,在升學與否之間的拉鋸為主線,刻畫了帝國主義統治下,臺灣農民的困厄艱苦與無奈辛酸,亦真實反映了他們堅忍不拔的精神與樸厚的性格。
小說由林清輝的父親被日本軍閥徵調至南洋作戰寫起,描寫戰爭時代一個平凡家庭的遭遇,林家母子在患難中相互扶持,共度難關。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溫暖親情的讚頌、對彼時臺灣兒女在戰亂中成長的無奈、臺灣農村在戰火中凋敝殘破的景象。作者對臺灣土地與人民的關懷,亦深切地傳達與讀者。
楊逵,本名楊貴,新化人。生於民國前六年(西元一九○五年),卒於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享年八十一歲。
楊逵於日治時期臺南州立第二中學(今臺南一中)肄業,民國十三年負笈東京,入日本大學文學藝能科半工半讀研究文學、哲學。民國十六年返臺積極參加抗日農民運動、文化運動,並加入臺胞自組的「臺灣文藝聯盟」,擔任「臺灣文藝」日文版編輯。民國廿四年創辦「臺灣新文學」月刊,廿六年該刊遭禁,前後被日警逮捕下獄達十次之多。楊逵有感於「執筆創作較諸直接抗日更能激勵民心」,乃以文學創作的方式,參與臺灣社會文化改造運動。其中篇小說送報伕曾獲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為臺灣文學出現日本文壇之始。國民政府時期,亦曾因二二八事件下獄。民國三十八年,又因起草和平宣言,繫獄綠島十二載,常以「領過世界上最高的稿費」自況。一九六一年從綠島出獄後,在大度山上經營東海花園,蒔花維生,耕讀寫作,以園丁自居。晚年曾應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之邀赴美,亦曾獲吳三連文藝獎文學貢獻獎。
楊逵個性堅毅,面對權威,凜然不屈;兼以一生秉持人道主義,主張以和平方式從事改革,其創作皆根植於臺灣土地與人民辛酸血淚的生活,被譽為「臺灣的良心」。他的作品充滿抗日精神,以誠實的風格、平實的筆觸,展現了反對壓迫者的抗議精神,及日治時代臺灣同胞勇毅不屈的形象。楊逵早期以日文寫作,主要為散文、短篇小說;在綠島服刑期間,亦有不少劇本創作,壓不扁的玫瑰即撰於此時。戰後曾出版小說集鵝媽媽出嫁、散文集壓不扁的玫瑰、戲劇集樂天派、睜眼的瞎子、書信集綠島家書等,可惜均已絕版。楊逵去世以後,其大批手稿從深鎖的鐵櫃、以及日各方人士手中陸續發掘,包括劇本、相聲腳本、童話、詩歌、散文、小說以及詞曲的創作,由文哲所編輯整理為楊逵全集。
(一)
自從父親被派到南洋當軍屬以後,伯父的兒子曾來幫過一陣子忙,但不久,這位堂兄也當了勞務奉公隊隊員,遠征南方,花圃就一天天荒廢下來了。
林清輝一直在準備中學的入學考試,每天留在學校讀書,遲遲而歸。每當看到中學生時,胸中就砰砰然,咬緊嘴脣,堅決地自語道:
軍屬 隸屬於軍中辦理各項事務的人,為後勤人員。
勞務奉公隊 軍屬的一種,從事軍中服務性工作,成員較年輕。
砰砰然 心跳急促猛烈的樣子。
「就看今年四月!」
可是又看到在花圃辛勤工作的母親、姊姊和弟弟們——他們為了不輸給蔓延下去的雜草,每天工作到看不見臉的黃昏——便反省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應該。
最近三餐只喝稀飯,肚子餓得特別快。拚命把同樣的話塞進幾將炸開的腦袋,一邊用拳頭敲敲嗡嗡叫的腦袋,一邊反覆背誦課文,不知不覺,眼前呈現出一碗熱氣騰騰而盛得滿滿的白米飯,肚子咕咕叫得厲害。現實的一切令人憎恨不已,不禁罵了一聲「他媽的」。
如此一來,一向俘虜了他的中學生的姿影,便漸趨淡薄了。但又很難下定乾脆放棄入學考試的決心。
如同往常,這一天出了校門的同時,一路上只想吃飯。抱著空肚子跑回家,衝進小屋裡一看,還是跟往昔一樣地令人失望。餐桌上擺好了香噴噴的飯菜,等著自己回來開飯的夢想,到底還是夢想。
家裡誰也不在。
沒有點燈的昏暗小茅屋,陰森森地像鬼屋。把書包塞進用石油箱疊起來的書架,跑進廚房看看。
掀開鍋蓋,伸手往裡面一掏,鍋子洗得乾乾淨淨,帶點冰涼的感覺。經過第二次的失望,林清輝慢慢清醒過來,突然覺得不好意思,急忙跑出田園。
母親背著的小弟弟已滑到腋下,好像哭累了而打瞌睡——他想起從前背著小妹妹時,小妹深睡而頭往後仰著滾來滾去的情景。——一邊忙著除草;比林清輝大兩歲的姊姊,正掮著插了竹管為噴水口的木桶在澆水。木桶大且重,一向是大人的工作。看到這,林清輝一時忘了飢餓,走過去打招呼:
「媽,我回來了。姊,我回來了。」
隨即搶奪似地把木桶掮到自己肩上,發出洒洒洒的有力水聲,一路洒水過去。
天色已黑,看不見什麼。他一邊探尋著田埂,一邊洒著水。直到澆完水,他完全忘記自己。當工作告成時,他已疲憊得站立不住了。
姊姊把水桶交給林清輝之後,就把母親懷裡打瞌睡的小弟弟抱進床裡,趕走嗚嗚叫的蚊子,蓋上報紙,而後去汲飲用水。母親用竹片削落粘在手上的泥巴,搥搥腰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