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第一课时).doc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第一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第一课时)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第一课时) 4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从容说 《外国诗三首》包括普希金的《致大海》、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致大海》写于1824年,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更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篱笆那边》充满了女诗人狄金森对外部世界的渴求、向往。虽然诗离笔下的“草莓”那么遥远,不知道它是涩的、酸的,还是甜的,但是诗人的眼中,篱笆那边的世界是如此美好。《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轻松愉快的情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苍凉之感。诗人借助一系列的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至爱之人”的坚贞、博大、无私的情怀。 由于学生对外国诗歌作品接触较少,因此,把对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倾向的粗线条的了解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普希金、狄金森的裴多菲的资料,并提供了一些他们的诗歌作品,以辅助学生较准确地把握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鉴于本为诗歌单元的最后一,此前,学生己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本教学采用了对阅读法。例如将普希金的《致大海》与当代诗人韩东的《你见过大海》比较阅读,体会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像树》比较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感悟、理解裴多菲与舒婷不同的爱情观。对比阅读应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在对比阅读中读出诗歌的韵味,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把握作品的主旨。 鉴于三首诗的特点,本教案将把握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阐述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缴发学生对三首诗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理解,真正达到“激活思维,深刻感悟”的目的。并把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作为难点突破。当然,诗歌,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反复诵读是非常必要的,诵读法仍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方法。由于三首诗意象的复杂和表情达意的含蓄,在活动与探究这一版块中,本教案还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作深层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自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普希金、华兹华斯、狄金森、裴多菲三位诗人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三首诗中的意象、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多种表现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家的生活环境及经历。 2把握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阐述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由于民族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如将普希金的《致大海》及韩东的《你见过大海》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探究式阅读法。由于诗歌意象表达意义的不确定性,每个读者都可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可组织学生参加研讨活动,通过激活思维,对主题有更多的认识体会。如对“草莓”含义的探讨。《我愿意是急流》中“我”“爱人”及主题的探讨。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朗诵带;多媒体投影;AI。 时安排 2时 教学步骤 第一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致大海》,把握诗中大海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引导学生自读《篱笆那边》,把握“草莓”“上帝”等关键词语的指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前几节,我们一起驾着艺术的轻舟漫游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海洋,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小吧!今天,我们不妨调转方向,驶向一个新的世界——外国诗歌的艺术殿堂。那里灿若星河的诗人,异彩纷呈的流派一定会给我们以全新的美感享受。这节,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出示投影: 普希金及其《致大海》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学的奠基者,俄罗斯学语言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