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
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
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
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
最近,本人即将教学《最大的麦穗》。这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而弟子们总是东张西望、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到了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在苏格拉底的指引下,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想起曾经欣赏过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感触颇深,于是想到再次去好好研读以期汲取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
全以读为主线,通过尝试读、思考读、展示读、探究读、无声读,开拓出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这节既保证了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又有效地锻炼了他们在堂上唤醒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本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豪感,又直正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一、尝试读,感知本
师:这篇在143页,共490字。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生:愿意。
(放声读)
评析
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与生俱的尝试的需要和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尝试既需要勇气,又可以激发学生发于实践、勇于实践的激情。孙老师在教学时,一方面潜意识地引领学生读书,提也了明确的读书要求;一立面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力求感知本,为语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思考读,感悟本
师: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是对的。为了给台下的教师们一个惊喜,再读,把不懂的问题画出。
(生边读边思考)
师:读得很投入,有问题请自由发问。
生:我想知道“……只许进,不许退……”这一小句,为什么加引号呢?
师:问得好,读书就应该仔仔细细的。
生:读了第七小七,我想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师:有质量,好样的。
师:还有吗?
……
师:这些问题问谁呢?
生:问问同学。
生:问。
师:让我们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也许你们自己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生边读书边讨论,师参与其过程,师生共同交流。)
评析
孙老师注意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书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三、展示读,内化本
师: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怎么样才能让弟子们既听清又记住你的话。大家伙一起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
(同学们练得有声有色。一生主动站起朗读的第三、四、五小节,读得非常响亮、厚重。)
师:请你们转过脸,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愉悦!
(生热烈鼓掌)
师: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的呢?谁读读的第六小节。
(一位女同学柔声细雨地读起)
师:你的读书如春雨,润心细无声。看样子,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
师:还剩最后一小节,愿意朗读的请站起!
(生争先恐后地站起,顿时书声朗朗。)
评析
实践证明,只要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以展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这个舞台上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自由创造。这也是本节的特色之一,孙老师既充分诠释了新标关于阅读实践的主导思想,又使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生成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探究读,赏析本
师:同学们把读得正确、流畅了,有的同学还能做到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接下去,如果你们能够潜心地读读,与大师苏格拉底对话,那么,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同学们自由读,边读书边圈画,边交流边讨论,师参与其中。)
生1:苏格拉底要求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会重复!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
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
生2:苏格拉底想告诉弟子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无限的等待只会错失一次次良机。正如高尔基所说,“生活好比打仗。”
生3: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上的地点在麦田,不在教室,他上不用本而是麦穗,他不是直接告诉弟子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生4: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如果不能抓住今天,就不能拥有明天的辉煌!
生:“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注意现实。
评析
“有一千个读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原电池_3.doc
- 原电池_5.doc
- 原电池_7.doc
- 原电池_6.doc
- 原电池_8.doc
- 参与文本对话 触摸文本灵魂——《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
- 原电池_4.doc
- 原子核_1.doc
- 去年的树_0.doc
- 双语言时代教案.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