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察今(节选)
察今(节选)#8226;教案
察今(节选)#8226;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的变法观点和人的主观认识必须适应时代和客观形势的道理。
2学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3了解设喻在论证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拟用诵读教法,在诵读中逐段疏通义,使学生能当堂基本成诵。应当注意的是:
1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化,使堂上有生动活泼的气氛;尤其要重视背诵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粗知大意、诵读练习、发现问题、深入理解和巩固记忆诸环节形成一条“教学活动链”。
2疏通义的重点不在词语注释,而在上下意的贯穿理解上。教师可以只提出问题或作出指点,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领悟,不搞“对号入座”式的翻译。
3努力减少其他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例如关于吕不韦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不宜过多。
本拟用三时进行讲读,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时:介绍《吕氏春秋》和吕不韦,介绍时代背景,大略划分结构,诵读第1、2段。
第二时:诵读第3、4段,复述故事练习。
第三时:诵读第、6段,分析设喻的种类及其在论证中的作用,整理词语。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由旧导入新。
1学生以《采草药》《雁荡》为例说明小科学论的特点,强调以说明为手段。
2教师指出,《察今》是一篇古代政论。察今,就是要察明当今的实际情况。察今的目的是要变法。要变法,就要说明变法的必要性,就要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这样才算得旗帜鲜明。
二、齐读一遍。
〔说明〕 读前提出要求:注意中哪些话是说明变法的必要性的,哪些话是批驳沿袭先王成法的主张的,它的论证的主要手段是什么,但不要求作答。
读后再指出,中批驳沿袭先生成法的主张的话很多,这说明本的针对性很强,因为当时确实存在着一股反对变法的势力。
三、写作背景、《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简介。
1《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期间编写的。吕不韦开始任丞相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夜。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2《吕氏春秋》是杂家代表著作,其编写经过见于《史记#8226;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四、分析结构。
〔说明〕 这里只要求作粗略的分析,目的是便于诵读分段进行。在学生基本上达于成诵后,再作比较详细的解释。
1先划出各段的关键语句。(用讨论方式进行)
第1段:“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
第2段:“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第3段:“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法之”,“岂不悲哉”。
第4段:“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第段:“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治。
第6段:“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2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简答:
作者对“先王之法”是否持绝对否定的态度?(不是,他认为不能照搬“先王之法”,但要学习先王制定法令的精神和原则。)
题是“察今”,这跟学习先王制定法令的精神和原则有什么关系?(先王制定法令的精神和原则就是从当时人们的实际状况出发的,学先王就要学习这一点,所以必须察今。)
据此可见,第1、2段为第一部分,论述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的道理,提出“为法”必须“察今”的观点。
第3至6段大部分是设喻──分别以人、事、物设喻,这些设喻的共同点是什么?
由此可见,这四段可合并为一个部分,大意是:嘲笑不知察今者的迂阔悖谬。(要指出各个设喻的角度不同,喻意也有细微差别,要放到下面去分析。)
五、诵读第1段。
1提示和疏通义。
注意对设问的回答:前一答形式上是否定句,实质上是解释;后一答“为其不可得而法”是正意所在,二答顺序不能颠倒。
“损”“益”是固定的反义词,类似的有“徐疾”“优劣”“虚实”“浮沉”等。
既有“损益”,自非原法,故“不可得而法”。
“虽”,这里表示假定,相当于“即使”。这是退一步的说法。为什么“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呢?这要留待下作解释。
(以上内容也可以采用提问形式使学生了解。)
2学生自读三四遍后进行检查。
六、诵读第2段。
1提示和疏通义。(也可采用提问形式,下同)
“要”,求也,引申为需要。“有要于时”就是时代的需要,这是推论的前提。
“凡先王之法……犹若不可法”是解释上段末句的,“法虽今而在”呼应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诗两首_2.doc
- 古诗两首_10.doc
- 古诗两首_9.doc
- 古诗四首_0.doc
- 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doc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0.doc
- 古诗鉴赏专项训练(二).doc
- 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_0.doc
- 句子衔接的十六项基本原则.doc
- 古诗词三首_0.doc
- 昆山磊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塑料制品1200万件项目报告表.pdf
- 《法律与生活》二轮复习+就业与创业篇-+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 .pdf
- Unit 4 At the farm Priond 2 大单元教学设计 外研版新启航英语一年级下册 .pdf
- Unit 5 What time is it Period 2 Speed up 单元教学设计 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docx
- 护士年终的工作自我总结通用12篇.docx
- 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 扩建金属粉末零部件加工项目报告表.pdf
- 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参考计划范文.docx
- 小学三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二学期样本汇编12篇.docx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最近下载
- 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图集.docx VIP
- 《刺法灸法学》期末复习重点内容、习题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 全国科普日 小学生趣味科普宣教课件.pptx VIP
-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 第10课 编辑字块--课件.ppt
- 晶体的长大jackson界面结构判据.pdf VIP
- 跨学科实践活动3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 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doc
- 《中式烹调师(二级)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pdf
- Roland罗兰乐器OCTAPAD SPD-30 Version 2 打击板SPD-30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Wexner便秘评分(中文版).docx VIP
- 西药处方药零售.pdf.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