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的分馏备课
石油的分馏备课
●备资料
一、百年石化:踏破荆棘 与强争锋
站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回望,一个世纪以,中国石油化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之路,留下了一串改革、创新、发展的足迹,铸就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为国民经济的坚强支柱。
屈辱的“洋油”时代
年岁稍大的人都有这么一种记忆:在旧中国,煤油叫作“洋油”,用石蜡做成的蜡烛称作“洋蜡”,这种记忆深深地烙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永远也抹不去的痛苦。
其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从汉代开始,就有有关石油的字记载。宋朝以前,人们就把石油用于照明、润滑、防腐、医疗、制墨和制作火箭。清朝末年已经开始了石油提炼。
1907年,新世纪的曙光初现。清政府聘请了10多个日本技师和技工到陕西延长进行钻井和采油,并生产出灯油40公斤。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批石油产品。
随后,国民党政府、伪政府、日本侵略者先后在玉门、大连、锦西和抚顺建立炼油厂,进行天然石油和人制石油的炼制,生产车用汽油、灯用煤油、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油品。可惜的是,这些装置大多规模小,生产工业落后,且在新中国成立前遭到日本人的严重破坏。到1949年,我国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只有17万吨,原油加工量只有116万吨;石油产品品种只有12种,产量仅为8万吨,其中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大类油品的产量3万吨,国内消费品的石油产品90%以上依赖进口。
那时,“洋油”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的石油市场。据资料记载,1867年,“洋油”开始进入中国,随后进口量逐年增加,到1907年,年进口量约合76万吨,耗白银超过200万两。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只能在“洋油”的包围中忍受屈辱。
废墟上自力更生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构画发展蓝图时,把恢复和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放在了重要位置,开始在旧中国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自力更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个月后,新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制定出“大力勘探石油资,同时发展人造石油,长期地积极地努力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
新中国把第一个人造石油基地建在了抚顺。1949年至1960年,该基地共生产原油478万吨,加工各种油品300万吨,为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天然原油炼制工业的恢复发展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949年9月x疆解放时,独子炼油厂年加工能力只有几千吨,可到了19年元月,该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达7万吨,实际加工量达48万吨。
据统计,1949年到199年的10年间,我国先后改建和新建了8个以天然原油为原料的炼油厂,全国原油加工总量提高了33倍。
在恢复的同时,中国石化工业开始踏上现代化的征途。作为国家16项重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98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炼油厂——兰州炼油厂和第一座大型化肥厂——兰州化肥厂相继建成,兰州成了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摇篮。
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辉煌日子。19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当时正值苏联专家撤走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有条要上,没有条创造条也要上”,4万石油大军通过三年的会战,使大庆油田建成了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一举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这是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时刻。1963年1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实现了石油自给。那一年,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已达400多种,自给率达976%,中国人使用“洋油”“洋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克拉玛依、大庆、辽河、大港等油田的发现,兰炼、抚顺、大庆、胜利等一批炼油企业相继建成,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集中力量办大事
石油化工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石化工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以提高规模效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石化工业建设的重要经验。
乙烯是石油化工工业的龙头,标志着一国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60年代初,美国乙烯产量达247万吨时,我国乙烯生产能力才000吨。为了加快乙烯工业的发展,1973年,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30万吨乙烯在北京燕石化总厂破土动工。与乙烯工程同时动工的还有18万吨高压聚乙烯、8万吨聚丙烯、4万吨丁二烯等4套装置,统称“四烯工程”。“四烯工程”的建成,初展了我国乙烯工业的风采。
1976年9月,我国引进的首套以油田气为原料的30万吨合成氨和48万吨尿素落户大庆石化,掀开我国化肥生产史上的新篇。随后,12套大化肥装置相继在辽河、齐鲁、巴陵、金陵等地破土兴建。这13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化肥装置投产后,我国的合成氨生产能力提高近1/3,为我国化肥、棉花、粮食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布票是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了缓解“穿衣难”的问题,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了4套大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一级造价师-土建案例-陈江潮精讲班完整讲义.pdf
- 第一册: 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 V3.0版 智能配电站.pdf
- 第二课性骚扰的危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doc
- 【国家标准】GB1475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pdf
- 2020年广西防城港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前列腺癌的基础知识.pptx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2025年中国空调离合器皮带轮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IT运维管理:ITIL先锋论坛—DevOps来了运维如何改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