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奇的眼睛_0
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研究问题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尽可能地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眼睛与视觉是人教版新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较多,分两时讲述,本为其后半部分。在内容展开时,有多处较为抽象的地方,例如,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时,会使由近视眼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如果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他们就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机械地记住知识。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些内容与物理知识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我能设计一些适当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摸索,自己发现、形成知识,所达成的效果也许将是非同一般的。
二、设计依据
1教学分析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把“眼睛与照相机的类比”,“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弱的关系”学完了,并且对“结构和功能”作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这一时的学习打好基础。本时包括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结构机理,近视眼的预防等内容。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后,我把教材进行了“全新改版”:本没有实验,现在有了实验;本最多也就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现在我就给改编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所以我已在上节尽可能地把它们穿插在一起讲了。然而很多与眼睛有关的疾病,都和视觉形成的机理有关。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第二时的内容很重要,所以学生对本节已有了足够的兴趣。更何况本节还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另外,我还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相信也足够激发他们的热情。
2三维目标要求
A知识与技能
再次识记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并知道视觉形成的机理;
认识近视眼,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懂得如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
B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视觉形成的机理并认识近视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重点难点预设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视觉形成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出示图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其中的九张人脸。据说,如果谁能找出这九张脸,谁就拥有180以上的智商。(学生急切寻找并踊跃回答。)刚才的游戏让老师认识了我们班的一大批“高智商”,真好!在刚才努力的找寻中,我们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是──?(学生回答:眼睛。)是的,今天就让我们继续研究“神奇的眼睛”。(出示题:神奇的眼睛)
[设计说明]: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所学主题──“眼睛与视觉”已很熟悉,但我认为,即使是第二时也应该让学生拥有一个全新的“兴奋点”,这样他们就会在一开始就对所学内容充满高涨的热情,这幅视觉效果图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二)温故而知新
教师:上节我们已经把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了然于心,谁做一回小老师,为我们重新阐述一遍?(出示眼睛结构图,由学生上台讲解。)
[设计说明]:“温故”而可以“知新”。把上节所学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能巩固所学,又能为新知识的展开作铺垫。而这一步骤如果由老师完成,似乎老调重弹,毫无新意。所以我变换了一下“温故”的方式,选择由学生自己讲,这样既锻炼学生组织字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满足他们追求新奇,喜欢多变的心理。
(三)新学习
1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要经过眼睛的哪些结构才能落在视网膜上?(学生思考后回答。)
(要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到底会成一个怎样的物像呢?(学生据书回答是倒立缩小的物像。)那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验证。
A介绍光具座:两根铁杆子上依次排着蜡烛、凸透镜、光屏,杆子前有0~90 的刻度。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蜡烛相当于“外界物体”。
B教师说明:我们把眼睛进行简化,只剩下最重要的晶状体和视网膜。因为眼睛的晶状体与视网膜,和光具座的凸透镜与光屏有着类似的物理作用,所以可以用光具座代替眼睛进行研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验: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固定好透镜,在透镜33 以外安放好蜡烛(模拟正常视力学生看书的正常距离),在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物像。(学生会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蜡烛像。)
眼睛可以看近处的物体,也可以看远处的物体,它是如何实现这种功能的?
A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实验:换上凸度较小的透镜,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教师说明: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是不会随意改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一级造价师-土建案例-陈江潮精讲班完整讲义.pdf
- 第一册: 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 V3.0版 智能配电站.pdf
- 第二课性骚扰的危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doc
- 【国家标准】GB14759-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pdf
- 2020年广西防城港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前列腺癌的基础知识.pptx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2025年中国空调离合器皮带轮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IT运维管理:ITIL先锋论坛—DevOps来了运维如何改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