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摘要】 药物本身有毒、品种混淆、炮制或煎煮不当、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服用、中药剂型和滥用、中药间或中西经间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环境、心理等因素都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中药/副作用;中药/毒性;体征和症状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认为中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多吃也无碍,少吃也无妨”“中药比西药好,毒副作用小”,但常把握不准中药服用剂量,甚至认为多吃中药病就会好得快。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毒的中药应用不当也可成为害人的毒药。据已经披露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成为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1]。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有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必须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 1 影响因素 1.1 药物本身有毒 药物的毒性大小、是否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国务院令中确定的28种毒性中药,植物类中如生半夏、生南星、草乌头、巴豆、天仙子等;动物类中如蟾酥、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等;矿物类中如砒霜、水银、雄黄、红粉等,这些药物本身有毒,使用不当可使人致命[2]。 1.2 品种混淆 中药的同名异名的现象严重,加之不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如柴胡,商品有北柴胡、南柴胡,现在发现东北出现一种大叶柴胡冒充北柴胡销售,虽是同科同属,但其根及茎有毒,不少人误服后出现了恶心呕吐、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另如某医院在配制中药制剂时,错把广豆当成山豆入药,造成许多患者中毒。自1993年比利时报道“中草药肾病”以来,国内医药界对中草药引起肾脏损害已有所重视。实验检测证明,比利时的减肥制剂中的防己是汉防己和有毒的广防己的混合物,广防己中含有马兜铃酸,是引起肾脏中毒的祸首[3]。 1.3 炮制或煎煮不当 很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加工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但如果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中毒。以朱砂为例,传统加工时需要水飞,即不断加工研磨才能得到红色细粉的正品,而现在采用机械加工,使用球磨机研磨后,所得细粉发黑,说明已有游离汞产生,使用此类朱砂可使患者中毒;另如何首乌,若是补肾用的,则须用黑豆浸泡,否则,它的作用即变成润滑大便,成为泻药,不但补不了肾,还会有不良反应。含有毒性的中药如乌头,煎煮时强调久煎;试验证明,附子煎煮愈久,强心作用愈显著,毒性愈低,其强心作用与其所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有密切关系。而有些中药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毒性增加越显著[4]。 1.4 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用药 毒性最大的砒霜,只要在安全有效的剂量内合理使用,是不会引起中毒的,而历代认为无毒的人参、五加皮、火麻仁等,因服用过量,亦有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久,容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如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压、安神,但服用过久,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中成药也含有朱砂,不宜长期服用。西洋参、人参等滋补类中药长期服用易致脾阳虚衰、心房纤颤等不良反应,不宜久服。国内有成人内服40 g人参煎剂致死的报道,长期(1月-2年)服用人参,会出现“人参滥用综合证”,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咽喉刺激感、欣快感、烦躁、体温升高、皮疹、出血、晨泻、水肿等。有文献报导,党参用量过大(每剂超过60 g),可引起病人心前区不适和脉律不整,但停药后会自动恢复[5]。 1.5 用药途径 以口服、肌注和静滴为主的现代中药制剂,其中肌注和静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而口服刺激药物则易引起胃肠不适。天津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2007年第二季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中药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占到报告总数的22.6%,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占40.4%,口服用药占59.8%。主要品种为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寒颤、高热、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皮疹、瘙痒等。 1.6 滥用中药 如病人不遵医嘱,擅自服用药物;广告误导,认为中药无毒,可以防病强身等,都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1.7 中药配伍不当与相互作用 许多中药是不能混用的,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反应。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古代医家在实践中总结了“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在保证有效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药味数。另外,一些中药服用时也有饮食上的禁忌,如地黄、何首乌忌葱;土茯苓、威灵仙忌茶;鳖甲忌苋菜;蜂蜜忌葱等。   1.8 中西药不当配伍 临床中西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范围、减少用药量、缩短疗程;但是,如果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毒性增加。其中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某些中西药配合应用时,可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