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探究进展及思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药对探究进展及思索

中药药对探究进展及思索  【摘要】; 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对药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组方水平和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药对 研究 应用 现代化 ;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药对这种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在临床研究中,许许多多的灵验新方由此而衍生出来。由于研究单味药难以反映出其在复方中的真实作用,而复方由于药味多,作用关系复杂,对其研究也难以得出准确结论。“药对”作为药配伍中的雏形,对其研究恰好可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药对发展的历史进程及近现代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认识,以便对其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科学地指导临床应用。 ; 1 药对发展历史进程 ; 《神农本草经》于两药配伍效应上便记载有:药“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在运用方式及禁忌上,经文建议“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而在使用有毒药物时,经文则曰:“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1]。这一药对应用原则言简意赅,指导了千百年的中医从业者,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由《雷公药对》与后来的《桐君药录》合订而成的《药对》,其主要内容为“论其佐使相须”。虽然原版《药对》已亡佚,但是从其幸存的5首药对中可以对其内容窥见一斑。该5首药对分别从4个不同的节气(立冬、立春、夏至、立秋)出发,论述了相应节气的药物配对方式及其相应的治疗效应。这很可能为我们今后研究药对配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 ;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徐之才药对》在《雷公药对》的基础上,对药对的组成法则多增了一项“性毒相反” [2],亦可谓是完善药对理论的一种有效补充。 ; 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等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药对经验,从而指导着临床用药向前发展。 ; 陈雪功 [3]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在药对应用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大气下陷以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而非喘为要点,既无咳吐痰涎或寒饮停聚胸膈之象,又非脾胃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之症。此时最宜温补升提与凉润之药对同用。张锡纯于单纯大气下陷证,黄芪对知母,配以桔梗、升麻、柴胡之升陷汤治之。黄芪对知母,具有阳升阴应的作用,非常适用于治疗大气下陷。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稍热,常恐其有生热之虞;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有寒润滋阴之功。知母得黄芪,使药性分毫不觉凉热,黄芪得知母,使阳气上升而有阴液滋润。 ; 张镜人(近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专家)在药对方面也有独到认识。其学生认为张氏“继承古代医家使用药对之遗风,处方习用两药配合,相得益彰,疗效更显,实为经验之结晶,弥堪珍重” [4]。 ; 《施今墨药对》详细地介绍了近代名医施今墨临床常用对药,包括每对药的组成、单味功用、伍用功能、主治病症、常用剂量及临证经验。施氏继承和发扬并重,有其独创的药对组成法则:①相互协助以增药力;②相互制约而展其长;③两药合用另生其他作用;④有沟通作用。 ; 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曾言“……这种药物的配伍,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根据,有理论,不是随便凑合的。通过适当配伍,能加强药物的效能,扩大治疗的范围,值得我们重视。” ; 药对是古今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内涵,有待深入研究与应用。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使之赋予现代科学之内涵,是一项重要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 ; 2 药对的现代研究 ; 近年来,对药对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从理论、临床与实验3个方面分析和归纳药对的研究进展。 ; 2.1 药对理论研究 ; 2.1.1 对经典中的药对进行归纳研究 经典无疑是中医药的重要宝库,对经典药对的发掘和研究具有继承和指导创新的积极意义。鉴于此,后世不乏医家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如耿建国等 [5]对《伤寒论》中药对配伍规律与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中的药对是方剂组成的核心,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并体现了方剂的整体疗效。马坤范等 [6]根据近年诸多医家的研究成果,对仲景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的理论、分型、后世运用及发展进行了综述。曹华 [7]分析了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经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2.1.2 研究角度的多样性 除了平行式(如A药对B药,C药对D药,E药对F药)列举药对进行分析,也有研究者从单味药出发,发散式(如A药对B药,A药对C药,A药对D药)归纳出与此味药配伍的多个药对,并进行深入的阐述。如马莉等 [8]对黄芪药对应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