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孢吡肟体外抗菌活性
头孢吡肟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辛小娟 黄文祥 李崇智
【摘要】 目的 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对213株临床分离菌进行头孢吡肟等6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头孢吡肟等6种常用抗生素对其中172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等)的抗菌活性高于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和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仿。头孢吡肟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头孢噻肟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相似。结论 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当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不明时,可作为院内感染菌的经验性用药。
【关键词】 头孢吡肟; 体外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头孢吡肟是第四代两性离子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一些对其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1,2],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更强,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3~6]。为了解其抗菌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我们采用KirbyBauer法测定头孢吡肟对临床上常见的213株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采用Etest法测定头孢吡肟对这213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4年4月~2005年6月从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共21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2株,革兰阴性菌161株。
1.2 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及Etest法测定6种抗生素对213株细菌的敏感率和MIC,普通细菌用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Etest法的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的药敏纸片和Etest试条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药敏结果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NCCLS)2002年版所制定的标准[7]判读。
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金葡菌ATCC25923。
2 结果
2.1 头孢吡肟及其它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KB法药物敏感试验对213株细菌的抗菌作用
对所分离的213株细菌进行纸片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率为96.15%,高于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类似;对革兰阴性菌的敏感率为96.27%、高于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仿;对变形菌的敏感率为100%(表1)。
2.2 头孢吡肟及其它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Etest法对172株细菌的抗菌作用(MIC值)
213株细菌中有41株Etest试验时已死亡,结果见表2。
3 讨论
从本试验可以看出,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其对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 表1细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2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μg/ml)伯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0.91%、95.74%和100%;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MIC50为0.125和0.06μg/ml。而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对这4种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1.67%、63.64%、91.49%和25%;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MIC50为0.5和0.125μg/ml,可看出抗菌活性逊于第四代的头孢吡肟。这可能因为头孢吡肟含有呈电中性的两性离子,这种构型使其具有高度水溶性,能较快穿透细胞膜微孔蛋白通道(它穿透革兰阴性菌细胞膜较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快5~7倍)[8],并且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有高度亲和力的缘故。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明显高于头孢噻肟钠,这可能是头孢吡肟结构中包含了3位上季铵取代基及7β侧链上甲氧亚氨取代基,不易被铜绿假单胞菌的去阻遏前诱导性的β内酰胺酶水解[9]。试验中还发现头孢吡肟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率为96.15%,对苯唑西林敏感的金葡菌敏感率为100%,但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耐药。其对葡萄球菌属的MIC50为0.06μg/ml,说明它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更具广谱性。
综上所述,对于兼有革兰阴性菌、阳性菌感染者,可首选头孢吡肟,其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将具一定发展前景。另外,目前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策略性地替换第三代头孢菌素,减少细菌的抗生素压力,以恢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