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探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内科治疗、病情转归。结果:56例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贫血,经内科抗生素治疗21例痊愈,死亡8例,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进展迅速,应早期足量给予抗生素治疗,彻底消灭病灶以免复发。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观察;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菌侵袭心内膜引发感染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回顾性分析了56例IE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IE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2~78岁,平均(37.62±7.61)岁,病程2 d~12个月。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3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15例,其他心脏病例11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Duck大学制定的改良后的IE诊断标准[1]:具备两个主要标准;具备1个主要标准及3个次要标准;具备5个次要标准。主要标准为:多次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阳性(心内膜赘生物、脓肿、新近出现的瓣膜疾病等)。次要标准:具有发病诱因;发热,T≥38°;血管栓塞;免疫系统反应异常;超声心动图疑似阳性。
1.3 内科治疗:给予单纯内科抗生素治疗,入院初期选用广谱抗生素,致病菌未明时一般经验性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头孢类、万古霉素等与氨基糖甙类联用,必要时可选择三代头孢,待血培养结果出来之后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合并真菌及支原体感染者加用抗真菌药氟康唑、罗红霉素;同时对心功能不全或有肝肾基础病患者给予吸氧,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等及时纠正心功能,积极治疗基础病。一般给予6~8周长疗程用药,经治疗无效者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其中本组56例患者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联用者33例,头孢类抗生素者23例,治疗期间13例病情恶化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停用抗生素后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血流动力学稳定,超声心动图示赘生物明显缩小;显效: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未完全恢复;无效:用药72 h后症状体征不变甚至加重,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未有改善,心功能持续减弱。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 毕业论文
2 结果 毕业论文
2.1 临床表现:56例患者中发热者最多为54例(96.43%),分别为不规则发热19例,弛张热14例,持续高热11例,间歇发热10例;心脏杂音31例(55.36%);2级以上心功能不全26例(46.43%);贫血43例(76.79%);脾大9例(16.07%);动脉栓塞7例(12.50%);皮肤黏膜出血点5例(8.93%);杵状指3例(5.36%);Osler结1例(1.79%)。
2.2 治疗效果:56例患者经治疗,达到临床痊愈者21例,占37.50%;显效14例,占25.00%;经内科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手术者13例(23.21%);死亡患者8例,死亡原分别为心力衰竭6例(75.00%),感染性休克和脑栓塞各1例(12.50%)。
3 讨论 论文代写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基础为感染导致血小板、各种血细胞、纤维蛋白、病原菌等附着于心脏瓣膜表现形成赘生物导致心内膜炎,引发各种病理反应,患者大多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在诱因的作用下引发此病。本组资料中基础病变最多的仍为风湿性心脏病,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与以往的研究一致。但是近年来创伤性的诊疗技术发展迅速,以导管为媒介的各种临床诊治、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的广泛应用使无基础心脏病患者比例增多,值得临床关注[2]。
IE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这与病原菌的致病力、患者自身抵抗能力有很大关系。发热仍为临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各种热型均可出现,常被误诊为感冒等,本组资料发热患者有54例,高达96.43%,其次为贫血和心脏杂音,分别为43例(76.79%)和31例(55.36%),还有肝脾肿大、各种血管征等,Osler结发生率较低,本组仅有1例发生,但这些表现对疾病仍有重要的诊断价值[3]。此外心力衰竭为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心动图能够快速查出心脏瓣膜赘生物,为诊断提供确切依据,持续血培养阳性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内科治疗的基础。但由于患者入院前往往经过一定的抗生素治疗,因此临床持续血培养阳性率低于国外同类报道[4]。
IE的抗生素治疗一般遵循“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