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实结合lhy
有三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第一幅画着崇山峻岭之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第二幅不见寺庙,只见山脚下有一和尚在溪边担水;第三幅是山林之中露出庙宇的一角。请根据上述简单的提示构想画面,然后作出评价:(1)给这三幅画各写一句评语。(2)评出“最好”、“较好”、“一般”三个等次。 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典型例解: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 诗歌艺术技巧之虚实结合 请看一道题 最好 一般 较好 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诗歌中的虚分为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境之景;设想的未来之境。 答题模式: 答题模式: 1、点手法; 2、虚写了……,实写了……; 3、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 虚实结合。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例二: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2005年高考全国卷) 例2、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我们却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通过写“地白”“栖鸦”衬托“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练习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的情景。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1)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者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 参考: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答: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