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师正确开中成药处方注意事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医师正确开中成药处方注意事项

西医师正确开中成药处方注意事项   中药应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用药,应用中成药必须要辨证论治,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西医师正确开中成药处方注意事项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中成药使用也逐渐增多。因其与汤剂相比简约、方便、快捷,与西药相比毒副反应较小,故倍受患者和西医师,尤其是内科、妇产科、骨科医师的肯定。据调查,目前70%的中成药处方出自西医,但由于目前西医师对中药尚不够了解,对中医辨证论治更是理解不深,只根据一些通俗易懂的药名望文生义地选取药物,并不了解其复杂的组方及所含的化学成分,对药名、规格、用法、用量也不十分清楚,导致开出的中成药不对症、疗效不能保证,甚至引发用药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应对辨证选用中成药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药症相符,带来显着的临床疗效。那么,如何让西医师正确开中成药处方呢?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中医的基本理论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中医在诊断疾病时非常强调整体观念,临床中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虑,不能孤立的用任一症状而概括疾病。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在治疗疾病中常用理、法、方、药的概念指导疾病的诊治。中医认为同一种病可以包括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因此中医诊治特别强调采用“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理念。   2 辨证施治   中药应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用药,应用中成药必须要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也是中医药理论精髓所在。因此,临床应用中成药必须依据“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假若临床辨证不当,则会造成“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的作用,不但影响疗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最常见的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体虚等不同类型,选药亦显然有别。风寒感冒,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宜选用正柴胡饮、感冒清热颗粒等;风热感冒,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则选用西羚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冲剂)等;暑湿感冒,常在夏季发生,治宜清暑祛湿解表,常选用藿香正气丸(片、水、软胶囊)等;体虚感冒,多为老年,或体虚、或病后、产后体弱之人所患,常见有气虚和阴虚,属气虚者,治宜益气解表,常选屏风生脉胶囊,属阴虚者,宜滋阴解表,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参麦地黄丸等,但应根据感邪的不同,分别加用辛凉、辛温、解毒的中成药。如若不辨清证型即投以药物,则会使寒不去而愈寒,热不去而愈热,或耗气、伤阴、伤阳等,反而加重病情。近年来我们也尝试与一些中药生产企业合作了一些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如何辨证使用中成药,在盆腔炎的治疗和后遗症预防上对中成药的辨证使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反馈意见和结果。2014年1月,在新修订的《盆腔炎性疾病诊治规范》中我们将有实验依据的中成药品种首次发布在规范中,这对指导全国妇产科临床医生,尤其是西医使用中成药意义巨大。   3 正确掌握服药时间   正确的服药时间是药效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中成药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服药时间,只有适时服药,才能发挥其最大治疗作用,否则疗效会降低,甚至无效。具有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散结消肿之功效的中成药,应晨服,而具有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安痉息风作用的中成药,则应傍晚服。临床上常用的胃痛宁、三九胃泰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及表面性溃疡的中成药,该药只有在饭前服用,才能中和胃酸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若饭后服用,疗效人为减弱,甚至无效。   4 注意服药的禁与忌   服药禁忌,是指人们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有的药并非人人可用,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麝香风湿膏因其含有芳香走窜的药物,孕妇应禁用,否则易致流产;有些毒性较大的中成药还会造成胎儿畸形和死胎等。二是忌口,即注意食物对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昏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正常掌握服用中成药的禁忌,可以避免疗效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 重视中成药的副反应   人们通常认为中成药无副反应,其实不然。常言道,是药三分毒,特别是一些中成药服用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大,副反应就更明显。轻者出现皮肤搔痒、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含有朱砂的中成药,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蛋白尿、甲状腺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肝、肾及脑中毒。   6 中西药合用问题   6.1 西医不可盲目应用或联合使用中成药   必须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