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治疫全书》医学思想
论《治疫全书》医学思想
【摘要】 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熊立品《治疫全书》的医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及整理,认为《治疫全书》中辨证论治疫病的思想主要遵从吴又可治疫理论,明辨伤寒与瘟疫;同时对春温的阐述颇具特色。对当今临床辨证治疗研究瘟疫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温病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治疫全书》;熊立品;医学思想
Abstract:The paper thought that the medical ideas of Treatment Pestilence Cyclopedia have a great effect on curing pestilence diseases.His researches and methods also have a great value on lucubrate the Febrile Diseases.Its author was Xiong Lipin who was a famous Chinese Medical doctor in Qing Dynasty.
Key words:Treatment Pestilence Cyclopedia;Xiong Lipin;Medical Ideas
《治疫全书》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熊立品所著。熊立品,字圣臣,号松园老人,江西新建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少习儒学,兼习《灵枢》、《素问》等医籍,后以医为业。他力学多才、博精医理、医术精湛,尤其对瘟疫的治疗最有心得。在总结治疗瘟疫经验基础上,取吴又可治疫之书详细加以考订,参之以喻嘉言论温之说,著成《治疫全书》六卷。
1 遵吴又可治疫理论,明辨伤寒与瘟疫
熊立品对《醒医六书·瘟疫论》中吴又可治疫病思想多为赞同,认为治疗瘟疫切不可照伤寒之法施治,因“夫伤寒者感受天地之风寒,邪从皮毛而入者也。”而“夫瘟疫非风非寒,乃天地间别有一种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脊背,伏于膜原……与皮毛绝不相干”,而且“时疫初起,原无感冒之因”。由此熊立品指出“若用伤寒药发汗,不惟汗出而邪终不出,必使表气大伤,表气伤则中气不振,中气不振则内外俱虚……由此而成坏症”。即用治伤寒之法疗瘟疫则成“坏症”,使邪陷愈深。他从症状与传变上对伤寒与瘟疫进行了区分:伤寒症状表现“恶风恶寒,头疼身痛,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为伤寒,脉缓有汗为伤风”,时疫只“忽觉凛凛,以后但热不恶寒”。传变上他认为“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而解者,有从自汗、盗汗、狂汗而解者,有无汗竟传入胃者……此传变不常”,“感邪在内,内溢于经,经不自传”。而“伤寒感邪在经,以经传经”。瘟疫伤寒相同点只在于“伤寒时疫皆能传胃”。治疗上,对于伤寒“伤于寒者用仲景麻黄汤汗之,伤于风者用仲景桂枝汤解之”,瘟疫则用“达原饮”治疗。
2 春温为冬不藏精,非邪藏肌肤
喻嘉言《尚论篇》把《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解释为“盖冬伤于寒,邪藏肌肤,即邪中三阳之谓也。冬不藏精,邪入脏腑,即邪入三阴之谓也”,故“冬伤于寒,又冬不藏精,至春月同时病发”,赵书刚[1]总结为,喻昌归纳伏气春温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冬伤于寒;二是冬不藏精;三是冬伤于寒,又不藏精。即温病三纲学说。而熊立品引用《金匮真言》之“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进而他认为“冬气严寒正是万物收藏之候,施泄无度,则肾脏空虚,寒邪乘虚而入,杳无出路,及大地阳回,生机萌动,略感微寒,隐隐吸引伏匿之邪,乘春祸发,是冬伤于寒者,原因冬不藏精,而寒邪才得直入肾脏以伤之”。指出春温为冬不藏精,邪伤肾中精气,非邪藏肌肤引发。
3 区分瘟疫名词
3.1 不正之气、杂气、疠气 “春应温而反大凉,夏应热而反大寒,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则谓之为不正之气”。非其时之气为不正之气。在不正之气中推之“其为气者,原有种种不一,故谓之杂气”。不正之气之各样种类纷杂即杂气。疫气,即疠气,“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杂气中另有一种而独称之为疠,盖邪风耳”。杂气中性烈,致病重者为疠气。
3.2 温与瘟 “冬温、风温、湿温、温疫、寒疫,晚发皆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者也”。冬温、风温、湿温、温疫、寒疫,可概括为触犯于四时不正之气而发病,但“瘟疫一症,触犯天地间别是一种疠气……变幻百出,其病甚重,其毒最酷者”,“杂气有厚有薄,而其中气之厚者最为暴戾,最为酷烈,暴戾酷烈之气交互蕴结,凝聚一团,或更加以人类物类之病气尸气杂合,其中触犯之者便成瘟疫之症,所以诸温之外另别之为瘟疫者,此也”。阐明瘟疫较之温病为不正之气中疠气也,起病急且更加危重。
4 提出养生避疫法则
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