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7例长期缓解银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127例长期缓解银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调查长期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相关因素,总结共同特点,以期为本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27例长期缓解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所得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性格温和,不紧张,无压力,注意饮食,不嗜烟酒,不受潮,避免感染,坚持锻炼,增强体质,适度治疗和坚持调理为其共同特点。结论 提示上述共同特点在本组银屑病长期缓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银屑病;长期缓解;共同特点
在我国,银屑病患者数量庞大[1]。且本病易诊难治,常反复发作,对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较大危害。因此,探讨如何延长其缓解期,减少或减轻其复发意义重大,应不断深入研究。本文对127例长期缓解的寻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共同点,以期对于防治能有所提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7例中男103例,女24例,男女之比4.3∶1;年龄29~88岁,平均49.3岁;Ⅰ型病例(发病年龄lt;40岁)108例,Ⅱ型(发病年龄gt;40岁)19例;病期6~55年,平均23.7年;农村居民89例,城镇居民38例;居住平房(含楼房的第1层)77例,但均不潮湿,住楼房(第2层及以上)50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3例,本科以下学历114例;从事行政工作17例,经商2例,教科研学9例,务工3例,务农58例,家务24例,退休14例;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本病者26例,占20.5%。
  1.2 临床表现
  初次发病均为寻常型,其中轻型病例(皮损面积lt;5%)31例,中型(5%~10%)67例,重型(gt;10%)29例。首次发病痊愈后未再复发者39例;复发者临床表现亦均为寻常型,其发病次例数分别为:4次者2例,3次3例,2次19例,1次64例。首次发病皮损表现主要为点滴型95例,图型18例,斑块型14例。皮损泛发或散发105例,局限22例。
  1.3 缓解情况
  “长期缓解”的确切含义目前尚无一致意见[2-3]。本文的含义是:首次发病痊愈后满5年及5年以上尚未复发的病例,或每次发病间隔均在5年或5年以上的病例或末次发病痊愈后至今已超过5年的病例。本文病例缓解期最短5年,最长36年,平均10.8年。其中5~10年87例,11~20年28例,21~30年9例,30年以上3例。
  2 调查及结果
  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外,重点调查患者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生活节奏、精神压力、运动情况、饮食情况、烟酒嗜好、有无受潮与感染、系统性疾病、既往治疗及预防性调理等内容,并对其进行防护指导。方法采取门诊定期或不定期复诊随访、电话随访、信访和走访方式进行;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如下。
  2.1 性格特征
  根据“A型性格答卷”问卷调查,属典型A型性格者0例,偏A型4例,中间型32例,偏B型58例,B型33例。
  2.2 生活环境
  家庭和睦,邻里及单位人际关系和谐,负性事件少,好者88例,较好者39例,较差者0例。
  2.3 生活节奏
  生活均较规律,睡眠均较好。自觉生活节奏紧张0例,稍紧张19例,无紧张感108例。
  2.4 精神压力
  因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疾病、经济等原因产生精神压力,自觉严重者0例,较重2例,轻微27例,无压力98例。
  2.5 运动情况
  均有运动习惯,每天坚持20~120 min不等,运动的时间及方式因人而异,多至出汗或身体有热感为止。
  2.6 饮食习惯
  饮食规律,清淡或荤素搭配合理,辛辣等燥性饮食少。坚持较好者66例,一般者61例,较差者0例。
  2.7 饮酒
  不饮酒91例,曾饮但患病后戒饮者20例,偶饮少量者12例,常饮(每周3次以上)但量少(每次38°以上白酒100 mL以下)者4例。
  2.8 吸烟
  不吸烟86例,曾吸烟但患病后已戒者27例,每天吸烟10支以内9例,11~20支5例。
  2.9 受潮
  家居生活及工作经历中均无受潮史。
  2.10 感染
  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但发生次数较少。每年1~2次者3例,每2年1~2次5例,每3年1~2次7例,极少或多年从无发生感染者112例。既往发病曾明显与感染有关者有8例次。
  2.11 合并内脏疾病
  询问病史及检查发现,冠心病2例,高血压4例,慢性胃炎8例,高脂血症1例,糖尿病1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7例,妇科炎症5例,子宫肌瘤2例。
  2.12 治疗情况
  全部病例均未口服或注射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曾短暂口服过白血宁或双酮唪或乙双吗啉7例。治疗用药:内用药多为维生素、抗生素、抗组胺药,32例曾煎服过中草药;外用药主要为松馏油、煤焦油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
   2.13 预防用药
  104例坚持了预防性调理性用药。主要是根据观察舌质、舌苔、大小便及自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