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骨易感疾病风险及控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种异体骨易感疾病风险及控制

同种异体骨易感疾病风险及控制  【摘要】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因应用同种异体骨植入材料导致疾病感染的病例,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供体血液筛选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较全面地描述了国内外在加工同种异体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效果,对同种异休骨的风险控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风险控制   Abstract: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infected cases by implanting bone allografts in history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fections. The article also pay attention in the methods of serologic selection of donors, and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the processing of viral Inactivation and their effects, it has some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the risk of hone allografts.   Key words:allograft; risk management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相比较,具有不需切取病人自体骨使手术过程简单化并因此没有供区并发症发生、植入物能与受区相匹配等优点,目前仍然是最有实用价值的自体骨替代材料。然而,该材料的应用是否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是医生、病人和主管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使用该植入材料所潜在的易感疾病传染风险和灭活控制方法进行综述。   1 同种异体骨的易感微生物   1.1 乙型肝炎病毒   近几十年来,按照规范的供体筛选和某些微生物灭活技术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应用在临床没有发生乙型肝炎感染的报道。供体的血清学筛选常规检测HBsAg,HBsAg阳性供体有传染性。HBs-Ag(-),但HBc-Ab(+),HBs-Ab(-)者,也可能有传染性,除非有效的PCR检查为阴性[1]。   1.2 丙型肝炎病毒   有报道未经过清除骨髓等处理的深低温骨致丙型肝炎传播,而同一供体骨组织经过了冷冻干燥或冷藏同时辐照处理后应用,未发生受体HCV感染[2]。   1.3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该疾病已迅速传播。截至2000年底全球HIV感染者总数已超过5 31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HIV感染者1.5万人。而且95%以上的感染者集中在发展中国家[4]。   上世纪80年代,有应用骨、骨髓、肌腱传播HIV的报道,但是近些年因认识提高和采取可靠控制方法而未见报道。美国曾经有一供体提供的58件组织和器官中,心、肝和双肾在切取24 h内移植,4个器官移植和3个新鲜冷藏骨移植受体感染HIV;另34个组织受体未感染HIV,其中1例接受清除了骨髓的冷藏骨移植;25例接受了清除骨髓、冷冻干燥和酒精处理的骨移植;3例接受了同样处理的筋膜和肌腱移植;3例接受了经辐照的硬脑膜移植;2例接受了未经处理的角膜(无血管组织)移植。该事件虽然教训深刻,但另一方面说明采用适当的病毒清除和灭活技术可阻止HIV的传播,并突出采用可靠的病毒灭活技术在防止易感疾病传播方面的重要性[3]。Malhotra将888个供体来源的2 000件同种异体骨移植到1 500个病人,没有1例HIV感染。合格供体骨均经过清除骨髓,97%的酒精浸泡20 min,2.5 Mrads剂量的辐照才应用于临床[4]。   对供体的筛选,如果活供体的医学史不明确,要等待180 d后复查供体的HIV和HCV抗体,结果阴性方可不经灭活处理应用该组织。180 d后复查活供体或者同一供体的器官移植受体血清,可以避免遗漏处于HIV和HCV窗口期的供体。美国组织库协会(AATB)建议6个月复查活供体或者同一供体的器官移植受体血清,而欧洲骨组织协会则规定3个月复查[1]。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有很高的特异性(100%)和敏感性,能够早期诊断艾滋病,但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所采集的血液如果发生溶血,HBsAg和HIV p24抗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而HIV和HCV的PCR结果可出现假阴性。因此,艾滋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HIV-Ab,HIV的PCR检测的临床意义包括预测疾病进程、提供开始抗病毒治疗依据、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也可作为HIV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5]。HIV的PCR的检测需在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我国目前尚未开展这方面工作。因而HIV-Ab检测筛选供体结合可靠的病毒灭活技术处理同种异体骨可使风险性降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