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ppt

*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鸡蛋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鸡蛋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 水分子为什么能够透过半透膜进行扩散呢? 植物吸水的部位 植物的细胞结构 植物的细胞结构 细胞质基质中有一个大的液泡,叫做 。 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吗? 细胞壁是一层水和溶质都可以透过的透性膜。 从整个植物细胞来看,我们可以把(     )[主要包括(   )、(   )和它们之间的(   )]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由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通常具有( ),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进入导管的方式土壤溶液中水分 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到成熟区表皮细胞中,并且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层层细胞向里渗入,最终进入导管。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只有1%~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河流、湖泊等)、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 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 1、田间一次施用化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过多; D.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3、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生长; D.果实的形成。 * * 授课人: 张海军 第五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授课班级:高二(5)班 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山水风景如画 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 第五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在一个长颈漏斗的管口处密封上鸡蛋膜,往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30%),然后将漏斗颈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白色棉线标记此时漏斗内的液面高度。 [演示实验]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改进实验〉 实验与教材上介绍的演示有什么不一样呢? 漏斗内注入盐水或者葡萄糖溶液行吗?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内 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与原来液面有了一段高度差。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这种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叫做 。 渗透作用 像鸡蛋膜这样,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就叫半透膜。 请想一想,半透膜的两侧分别是什么溶液? 30%的蔗糖溶液 清水 它们之间具有浓度差。 具有一层半透膜; 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得以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1.未成熟的植物细胞 没有形成中央 液泡,细胞内有 较多的蛋白质、 淀粉和纤维素等 亲水性物质。 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植物细胞结构图(成熟) 中央液泡 2.成熟的植物细胞 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原生质层 细胞膜 液泡膜 细胞质 浓度差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失水 细胞吸水 根一般位于土壤当中,而土壤溶液浓度一般低于成熟区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以及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层层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向里渗入,最终也进入导管。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按1997年人口统计, 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m3,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 量将降到1760m3。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3为用水 紧张的国家。因此,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 因此,为了节约用水,一些地区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采用了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我国的粗放农业,每年农田灌溉要用掉大量的水。传统的灌溉手段(漫灌),用水量大,水的利用率很低。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水分的吸收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植物吸水部位 吸收水分的方式 吸胀吸水 渗透吸水 渗透作用及其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