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李贺二、作家资料(一)陈贻焮论李贺的诗.doc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李贺
二、作家资料
(一)陈贻焮:论李贺的诗(节选)
李贺是中唐著名诗人之一。现存诗歌二百四十多篇。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道。杜牧是他的同代人,曾为他的诗歌作序,其中有一段很好的评论,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庚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杜牧是诗人,用诗的语言来论诗,虽嫌分析不够,而主旨却很明显;归纳起来不外如下几点:一,多样的情调和风格;二,接受了《离骚》的影响,“理虽不及辞或过之”。《离骚》有寄托,贺诗可能也有寄托;三,取材奇特新颖,不落窠臼。这些意见在我看来不仅全面,基本上还很中肯,可是却深为后世许多李贺的崇拜者们所不满。他们认为并非贺诗“牛鬼蛇神”,而是由于人们“扪烛扣盘,隔靴搔痒”,“遂使庐山面目,顿失其真”(陈本礼《协律钩元自序》)所致;认为“理虽不及,辞或过之”的意见根本不对:盖“长吉诗深在情,不在辞奇;在空,不在色。至谓其理不及,则又非矣。诗者缘情之作,非谈理之书。”(董伯音《正谬》)此外,对于有无寄托的问题,他们却十分肯定地说:“贺,王孙也,所忧宗国也”(宋琬《昌谷集注序》);说:“元和朝,外则藩镇悖逆,戎寇交讧;内则八关十六子之徒,肆志流毒,为祸不测。上则有英武之君而又惑于神仙,有志之士,即身膺朱紫,亦且郁郁忧愤;矧乎怀才兀处者乎?贺不敢言,又不能无言,于是寓今托古、比物征事,无一不为世道人心虑。其孤忠沉郁之志,又恨不伸纸疾书、缡缡数万言,如翻江倒海,一一指陈于万乘之侧而不止者。无如其势有所不能也。故贺之为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倘不深自弢晦,则必至焚身。欺愈推愈远,愈入愈曲,愈微愈减;藏哀愤孤激之思于片章短什,言之者无罪,闻之者不审所从来。”(姚文燮《昌谷诗注自序》)
照他们的看法,李贺的诗歌不仅艺术风格毫无疵瑕,就是思想内容也十分深刻,其忧时爱国的衷忱甚至可与屈原、杜甫相媲美了。对于这样的看法我是不同意的。李贺诗歌中的一些典故的确有被注家“扪烛扣盘,隔靴搔痒”地解错的。但是,如果要硬说这位以奇诡见称的诗人的诗歌没有“牛鬼蛇神”奇诡之处,也是和实际不符的。杜牧是诗人,当然他会知道“诗者缘情之作,非谈理之书”的道理。这里所说的“理”,我认为他是指诗歌中形象思维的“思维(理)”而言,并非指抽象的概念的“道理”或“事理”。至于说到李贺诗歌有无寄托,我认为有些是有的,但并非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无一不为世道人心虑”。
陈本礼著《协律钩元》,在阐明李贺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上用力甚勤,颇多卓见,只是由于过于相信姚文燮的话,穿凿附会的地方也很多。
据我的意见,李贺的许多诗歌是具有一定现实内容,而且也的确含有“哀愤孤激之思”的。不过其中所反映的倒不是所谓“忧宗国”而是忧已身之不遇的思想感情。感叹生不逢时,感叹怀才不遇,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长期存在的极普遍的主题。它所反映的虽不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主要矛盾,而是执政者和尚未得意的知识阶层之间的矛盾,但其中却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历代诗人所创作的所有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歌,不仅暴露了旧有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同时也是漫长的黑暗时期的一点民主呼声。人才问题只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以前漫长的阶级社会中,这一主题是始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性的。从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辨》,曹植的《美女篇》,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饮酒》,鲍照的《拟行路难》,一直到王维的《不遇咏》,李白的《行路难》和杜甫的《醉时歌》等作,其中所体现的矛盾虽有程度之不同,风格也因人而异,但基本上都不出“感士不遇”这一主题的事实 ,就是有力的说明。我认为这一类作品在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感染力,其原因不仅在于它暴露了当时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重大矛盾,更在于它能激起我们对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的憎恨和对几千年来那些遭受了摧残和压抑的英才异士的同情。
同以前和以后的许多诗人一样,李贺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关于个人命运和遭遇的描写,也在诗歌中充分表现了这个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同一主题。
怀才不遇这一不合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当然主要由于旧时代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的不民主。但就个人方面说,却在于他有才。(如果无才,也就无所谓“怀才不遇”了!)李贺七岁作《高轩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