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归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归纳.PDF

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归纳 磨建功 董 欣 【摘要】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城市空间形态向来是城 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归纳影响低碳城市空间形态构建的因素,是构建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前 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在分析碳排放和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界定 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接着依据城市规划的属性,分别分析归纳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政策层面和规 划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剥离了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的政策属性和技术属性,并对归纳的影响因素 的影响程度做了分析,建立了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影响因素;空间形态;低碳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达成的共识。城市空间形态向来是 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之一,构建低碳城市空间形态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城 [1] 市的建设和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城市要完成低碳转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基于城市规 划的属性,本文从政策和规划技术两个层面分析归纳低碳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低碳城市政策层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试图为这一空白的填补做些 贡献。关于低碳城市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多数是介绍国外先进的政策经验和分析 [2] [3] 对我国的启示:王新等 (2010) 、黄伟玲 (2010) 等人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日本低碳城市 [4] [5] [6] 的政策,廖红英等(2011) 、杨锐 (2011) 、林姚宇(2010) 等人综合介绍和比较了 [7] 国外多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低碳城市政策,任力、华李成 (2010) 等介绍了英国低碳城市 [21] [8] 政策、高雅 (2011) 介绍和评析了温哥华的低碳城市政策、崔健(2011) 等人比较了 中日低碳城市政策。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率先 [5] 行动起来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 以及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等发 [5] [9] [10] 展中国家 。在城乡规划技术层面,马强(2007) 、陈秉钊(2008) 、潘海啸(2008) [11]等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层面通过分析了影响城市形态的城市交通、土地利用、 [12] [13] 密度控制与功能混合方面的因素。赵民、韦亚平(2008) 、李翅(2006) 、仇保兴(2006) [14] [15] 、丁日成(2005) 等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适合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形 态。 目前,对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因素分析中,只停留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或是交通 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三个对城市碳排放贡献最大的因素上,没有形成系统、全方位的因素分 析。本文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系统全面的分析低碳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技术层面影响因素。 1.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界定 1.1 碳排放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第一, 源头低碳化。减少甚至不用含有碳元素的能源资源,从源头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 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将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第二,过 程低碳化。如果从源头不能实现低碳化,就在能源资源使用过程中低碳化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