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案6.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衡传》导学案6

《张衡传》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2、梳理课文结构3、学习第一段 自主学习 (一)了解传主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 文学成就:《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最早的一首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七言诗。 (二)了解作者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120卷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人物生平 1.正音:衡少善属文( ) 不好交俗人( ) 累召不应( ) 2.翻译划线的字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虚词:游于三辅 ( ) 虽才高于世 ( ) 4.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5.文言句式: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6.翻译句子: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张衡的高尚品德? 课堂作业 1、下列文字属于张衡“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⑵常从容淡静 ⑶举孝廉不行 ⑷连辟公府不就 ⑸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⑹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⑺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⑴⑵⑶ B、⑷⑸⑺ C、⑵⑷⑺ D、⑶⑸⑹ 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法其所以为法 B、险以远,则至者少C、客之美我者 D、闻寡人之耳者 3、对这段文字叙述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介绍张衡的姓名、籍贯,这是纪传体史书的通例,接着介绍他的经历、广博的学识、非凡的才学,这是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 B、张衡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骄矜之情,这一点难能可贵,也是他取得超凡学术成就的思想基础。 C、张衡淡泊名利,不好交接俗人,对他们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他的仕途和学术研究都没有影响的。 D、张衡作《二京赋》,从其目的而言可见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从其写作所用时间而言可见他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效率如何?还有哪些不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文化常识。 2、梳理课文结构。 3、学习第2-6段 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之一 1.举孝廉不行——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4.累召不应——召见,召聘 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6.再迁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再转复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指官职调动 补 充: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二)文化常识之二 1.游于三辅——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4.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