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内容与舞台表演的距离
浅谈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内容与舞台表演的距离
1、相关定义
1.1、对”舞台表演”概念的认识
“舞台”一词《辞海》对其解释为:”剧场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指同观众 席相连接的演出场所。古代露天剧场的舞台主台大都前伸于观众席之中,或低于观众 席(如古希腊扇形剧场的舞台),或高于观众席(如中国的庙台),供观众从三面看戏。 室内剧场的舞台,通常正对观众席,除主台外还有供布景、灯光等进行工作的舞台上 空和副台,以及供安装机械、灯光控制系统和储存景物之用的台仓等。机械化舞台一 般有转台、车台、升降台或交错台等设备。现代戏剧家力求缩短演出与观众的距离, 较多地采用向观众席的中心部位伸出表演区的伸出型舞台、把舞台置于观众四面包围 之中的中心舞台,以及根据演出需要随时灵活改变观众与表演区距离的可变舞台等”。 [18] 249 顾名思义,”舞台”就是一个表演的场所,就是为了方便观众观赏演员表演所提 供的一个表演的平台。出现在这个表演场所的表演内容和形式,我们暂时认为它是舞 台表演。梁志祥在《舞美艺术功能解读》文中提到:”舞台表演是通过表演的艺术形 式把要表现的作品转化为一种舞台艺术,通过塑造出的意境和形象来表现情感、反映 12 生活。”[25]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法包括:音乐、舞美、队形调度、整体设计、剧情编排 等。 由此我们得知,舞台表演作为表现情感和反映生活的一种直观的表演方式,它的 表演形式通过运用舞台艺术中的舞美、音乐、队形调度、剧情编排等手法后,促进作 品的表演效果。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和一次性的以现场的方式 进行的表演活动,并且可以在现场通过与观众交流与互动,来吸引观众的观赏兴趣和 提高表演效果。
1.2、舞台武术套路表演的概念
在进行概念界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概念的特点。温力先生在《中国武术概论》 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书中认为:”关于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就是概念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 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变化,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概念 的表述显然也不同;另一方面也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一个时期里人们不能正 确地认识事物或不能正确地表述一个概念,所以我们看到的武术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 的表述是不同的”。[17]20 从历史走来的武术是中国的一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各 个时期它都会根据当时时期的特点进行变化和发展,走进现代社会的武术套路,具有 一定的现代社会特点,同时还随着现代社会的需要进行变化。因此,我们对现代武术 套路、舞台艺术、舞台武术套路表演进行概念的界定。
1.3、相关定义
定义 2.1(属性值信息熵) 设数据集为 S ,系统有 C1, C 2 , , C n 共n 类,设属性V 具 有i个不同值{ } v1, v2, ,vi ,属性值v i 在 S 的出现次数记为v i ,属于第 j 类的实例个数记 为v ij ,则属性值v i 的信息熵为: ()ln() 1 ij n j Svi ∑pij p = =? (2.1) 其中, i ij ij v v p = 是指在V 上具有属性值v i 的样本属于类C i 的概率. 当vi = v ij 时, S(vi) =0 . 由定义 2.1 得,如果某个属性值的样本属于同一类别,则此属性值信息熵S ( vi ) 为 0, 即该属性值能完全确定类别,如果属性值信息熵越小,则该属性值对类别的决定作用越 大。 定义 2.2(距离) 设 X ,Y 为任意两个样本, X 与Y 相同属性值为v1, v2, ,v n , X 与Y 的距离定义如下: (,)1() 1 ∑ = = n i dYXnSvi (2.2) 由定义 2.2 可知, X 与Y 的距离为任意两个样本间相同属性值的平均信息熵,通过 两样本间相同属性值中的重要属性值,此距离有效度量了两个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当 X 与Y 相同属性值中信息熵小的属性值越多,平均信息熵越小,则两个样本的相似程度越 高。 定义 2.3(类可信度) 设C i 代表类别,Y 为待测样本,X i 为近邻中属于C i 类的样 本,N 为近邻样本总数,N i 为近邻样本属于C i 类的样本个数。称T( Ci, Y ) 为Y 对C i 的 类可信度,计算公式如下: ∑ = =?× Ni i i i i T(Ci,Y)NNNN1 1d(Y, X ) (2.3) 其中 ∑ = Ni i i i dYX 1N 1(, ) 为Y 与C i 类的平均距离。如果T( Ci, Y ) 越小,Y 属于C i 类的可信 9 - - 度越高。公式(2.3)对Y 的判断不仅基于近邻样本中属于C i 类的个数,更重要的是基 于Y 与类C i 的平均距离。 公式(2.3)由两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