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式母亲教育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式母亲教育_0

浅谈中国式母亲教育 1、相关定义 1.1、亲职教育的定义 “亲职教育”一词是由英文”Parent Education”翻译而来,这一提法多为我 国台湾地区学者所用。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学者的观点: 台湾学者王连生认为,现代父母运用角色扮演(role-playing),对其子女所 实施的人格陶冶,使家庭亲情更为和谐融洽,而达到家庭生活圆满的目的,称 为亲职教育。台湾学者林家兴认为,亲职教育(parent education)是成人教育 的一部分,以父母为对象,以增进父母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和改善亲子关系为 目标,由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校的亲职专家(parent specialist)所开设的终身学习 课程。范恩(Fine,1980)认为亲职教育指的应是有组织的教育方案,而不是 那种非正式的家长聚合。范恩进一步指出,亲职教育应是一种有系统且具理念 基础的教育方案,用以对其参与者提供亲职方面(aspects of parenting)的资讯、 认知或技能。台湾学者郭静晃认为,亲职教育(parent education)意涵指父职 教育(fatherhood education)及母职教育(motherhood education)也就是教导父 母如何成功扮演其父与母之职分(position)的角色行为;它也是一终身的成人 教育,以父母为对象,借用正式及非正式的课程施予专业教育,借以培养教养 子女的专业知能,以助于成为一位有效能的父母。 17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借鉴和引述台湾学者林家兴的观点,认为亲职 教育是由正式或非正式的亲职教育机构或组织,以父母为教育对象,借用系统 的课程施予专业教育,以期增进父母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以及胜任养育职责的 教育或训练活动。 1.2、文献综述及其概念界定 2.1 关于幼儿天性的相关研究2.1 关于幼儿天性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关于幼儿天性的相关研究2.1.1 国外关于幼儿天性的相关研究 1.天性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渊源 西方关于天性与教育的关系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他 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教育应当遵循事物运动的法 则和人的天性来进行。真正系统地提出”教育遵循自然、遵循人的天性”的思想 的人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的源头,他的教育思想对卢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后,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第斯多惠、蒙台梭利、杜威都继承和发展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虽然具体的表 述和侧重点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充分信任儿童有自己生长的潜能, 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天性,而 不是通过教育来改变儿童。由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最深刻的代表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现行的幼儿教育领域影响深刻,本文重点梳理卢梭和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作为启蒙运动的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的 欧洲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即使是现在,对我们的教育者也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卢 梭是一个斗士,他坚定地崇尚和宣扬性善论,这从他的代表作《爱弥儿》的开篇 就可略见一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 变坏了。”首先,卢梭绝对肯定了儿童天性对于儿童发展的支配作用:”大自然是 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的,我们绝不能违反它的办法。” 其次,卢 梭把 2-12 岁的儿童划分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期”, 卢梭认为这一阶段的儿童”你发现他也有一些关系到他目前状况的道德概念,但 关系到成人时候的道德概念,则一个也没有。既然一个小孩子还不是社会中的活 [法]卢梭著.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3. 9 动分子,那么,这些概念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处呢?” 由此可知,卢梭认为 12 岁 以前的儿童是不能理解成人社会的道德概念的,用本文的观点来看,则是这一阶 段的儿童还不能理解成人的理性,而且因为儿童还不是社会中的活动分子,因此, 他们也没有必要掌握成人社会的道德概念和准则。因此,针对这一时期儿童发展 的特点,卢梭认为教育者应该主要对他们进行感觉教育,发展儿童的各种感觉器 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觉直接感受自然,从而形成对外 部世界的生动、正确的印象,不要企图用理性去教育他们。他说:”大自然希望 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 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 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 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 蠢的事情 “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