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中班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 1、相关定义 1.1、本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阐释 毋庸置疑,养成教育重在”养成”二字,要”养成”什么?为什么要”养成”? “养成”有何重要性?如何有效的”养成”?等等问题都受到极大关注,那么, 首先把目光落在一个”养”字上,依据《汉字标准字典》,与”养成教育”中的 “养”最契合的解释应是第七项,即”教育训练,使形成某种品质、习惯等”, 事实上,这种解释与”养成”一词的含义相差无几,在各版本字典或词典中,对 “养成”一词的含义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述,但意思大体一致,如《现代汉语大词 典》将”养成”解释为”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而另一版由光明日报出版 社所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养成”的解释是”修养使形成;培育使长成” 。看来,为了有更清晰的认识,还要更进一步弄清”培养”一词的内涵,因为 在养成教育的研究领域中,”养成”与”培养”具有同等涵义。培养指”按照一 许嘉璐.汉字标准字典IMI.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7页. 阮智富,郭忠新.现代汉语大词典卜册)lM]一L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on版,第423页. 现代汉语大词典(彩图版)[M].北京:光明lEl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0页 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以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为范例的养成教育研究 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这是对”培养”一词的基本解释,而在 《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中,对”培养”有着更专业的一阐述,”(培养是指)使学生 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思想品德,健全体魄的过程。它与教育紧 密相联。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这种论述已基本上勾勒出养成教 育的轮廓。 在进行了细节的剖析后,应从整体的角度对”养成教育”有宏观的把握。在 研究了学者们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后,笔者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国家 与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以反复的行为训练为主并结合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稳定的行为习惯, 并进一步促进其健全的思想品德践行能力形成的教育活动。把握养成教育的概 念,要注意以下几点:养成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实施养成教育的依据应是国家 与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规范要求;养成教育的教育方法重在对受教育者进行反 复的行为训练;而养成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则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并 进一步指向其健全的思想品德践行能力的形成。 (二)养成教育的溯源 无论是我国抑或是西方,教育家们对于养成教育的关注都是古已有之,他们 从自身的认知出发,留下了许多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与观点,形成了养成教育的 历史源流,我们不仅要溯其历史源流而上,为现时的研究寻找丰富的养料,同时 也要顺其源流而下,使养成教育有更长足的发展。 1.2、概念界定 所谓”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在品行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 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偏食不 挑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不早恋、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学习刻苦认 真等。 所谓”不良行为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不良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式,在校 内外多次发生违反校规校纪,违反社会公德且在群体中表现较差的学生,如:不遵守纪 律、欠交作业、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破坏公物、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赌博、进营业 性电子游戏厅、营业性网吧、无故旷课甚至离家出走,不讲文明、不讲礼貌、早恋现象 时有发生等。这些过错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 不及时地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而酿成不良品德。这种学生虽然在 集体中只占极少数,但他们危害大,如果不及时地给予教育与帮助,他们就有可能走上 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1.3、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 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 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 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0] 培养孤儿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师生共同的努 力。对教师而言,要充分尊重孤儿学生的自主性,积极鼓励他们自我反思,并创造各种 机会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和交流,从而使学生充分释放潜能,促其积极的发展;对学生 而言,每次的反思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只有通过持之以恒不断的反复强化,使反思习惯 发展成为由自发行为提升到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具备 了真正的有价值和意义,笔者 相信,只要坚持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14 1.4、自主学习习惯的定义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